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赖带琴

南平市建阳区莒口中心小学

引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采用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经验构建,并借助学科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进而促使新课标教育思想的顺利落实。

一、精准把握主题,打造适宜项目

在进行项目创建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习内容紧密贴合教材知识特征,同时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基础。如此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确保项目学习的深度落实。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梳理,结合新课标标准来明确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向,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科学学习项目的全方位提升[1]。

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为例,教材主要通过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身体各项器官,并掌握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教师不妨以“消化之旅”作为主题,为学生打造自主探究项目。使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查询资料、建构模型、小组交流等方式,来了解人体的主要消化经过,并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掌握科学知识,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二、明确学习主线,制定项目目标

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接触更多知识信息,并将项目内容与教材核心概念有机并联起来,从而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经验体系。因此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目标导向,引导学生紧密围绕项目主题,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活动。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学活动目标,推动项目计划的顺利落实。如此才能够明确项目学习的整体活动纲领,使学生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展开探究学习,充分体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2]。

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师可以依托“消化之旅”学习主题,为学生打造涵盖学科能力发展要求、情感态度以及知识观念的具体活动目标,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内容展开项目探究。如:

1.通过自主查询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并通过绘制画像、制作模型等方式,完整还原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以及查询等方式,来有效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有效的科学探究方法。

3.总结人体的消化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系统带来哪些负担。从而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三、创设多样活动,引领项目探究

依托教学目标引领,教师需要进一步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观察现象等一系列过程,来顺利掌握科学知识内容,并完成项目探究活动。确保能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知识构建当中[3]。为此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以下学习活动:

1.课前预习:为学生分享多媒体课件,借助 3D 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食物在人体内的传递过程。随后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图像,来自主进行资料查询,确定每一个器官的名称与功能,初步了解教材知识主要信息。

2.课内体验: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泡沫板、气球等材料,来制作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并扮演“消化器官小导游”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奇妙旅程。

3.课后实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很大损伤,如咀嚼不充分、吞咽异物、饭后跑跳等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后查询资料的方式,来了解有哪些行为不利于食物消化。同时结合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利用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来自主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一说法是否准确。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正确把握项目学习的深刻内涵,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与活动引领,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并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以此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盛佳颖. 项目驱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 41 (10): 103-105.

[2]钱程. 项目式学习(PBL)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08): 103-105.

[3]黄镜彬,黄飞燕,王宇轩,等. 项目式学习理念下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协作教学应用路径探析——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例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 (16):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