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作者

王倩倩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一、引言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以满足终身发展需求为前提,发展其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使其获得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项目化教学以其目标多元性、情境真实性、内容综合性、学生主体性、评价全面性等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构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重建良好的自我经验。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等。因此,探讨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转变语文教学组织方法

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这一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教学组织方法更灵活。项目化教学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在现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以达到深化语文知识理解与把握的目的。这一变化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项目化教学强调实践性、应用性,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把语文知识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一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不囿于课本与教室,而扩展为更为宽广的生活空间。学生要想完成项目任务,就必须要利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既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又能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项目化教学也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该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项目化教学涵盖了多学科知识融合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就语文教学而言,项目任务通常会涉及到文学、历史、文化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同学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创作。这样既能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又能开阔其知识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同时,项目化教学也强调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三、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项目化教学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达成预期效果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项目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而忽视了学习目标的设定和明确。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指引,难以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习单元规划不科学

项目化教学通常需要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项目研究[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对项目化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导致学习单元的划分不科学、不合理。这表现为单元之间的内容衔接不紧密、逻辑关系不清晰,甚至存在重复或遗漏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学习过程不规范

项目化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但是并不等于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与指导性就能被忽略。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可能过于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或走弯路,甚至无法按时完成项目任务。此外,一些教师还可能缺乏对项目成果的客观评价和反馈,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教材内容研究,科学设计项目学习主题

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为项目化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发掘其中能够转化为项目主题的因素。比如学小说单元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经典小说人物形象的再造”的项目方案。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并通过写同人小说或者做人物分析海报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开展“古代诗歌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环保”这一项目,让学生去探索古代诗人的自然情怀,去思考对当下环保理念的启示,使项目主题既源于教材又具有时代性与吸引力。

(二)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划分项目学习小组

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教学原则来进行学生分组。例如,将语文基础扎实、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稍弱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分在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校园文化宣传项目”中,把对绘画、写作、策划等不同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项目中发挥各自所长。分组完成后,引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小组规则,促进小组高效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立足项目学习要求,有效做好项目学习准备

在项目开展前,教师要根据项目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支持,如在“戏剧改编与表演”项目中,提前为学生讲解戏剧的基本要素、剧本创作方法等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准备,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例如,在“家乡文化探寻”项目中,指导学生查阅地方史志、采访当地老人、拍摄家乡特色景观等。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确保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重视项目学习总结,展示项目学习成果

在项目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其中包括项目研究过程、结果与经验总结,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思考[3]。学生在总结与交流中能够更深刻认识到项目学习的重要性与价值,促进自身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总结阶段老师要鼓励同学们展示项目的学习成果。具体可采取报道、发言、展览等方式。展示成果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还可以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结语

项目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通过注重教材内容研究、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立足项目学习要求和重视项目学习总结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华.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语文世界,2024(3):22-23.

[2]于亚楠,韩静.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5):34-36.

作者简介:王倩倩(1991 年 6 月)女,汉族,山东省阳信县,本科学历,职称:初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