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丹

西安雁塔区艺林小学 710000

引言

本文通过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融合的实践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道德与法治与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跨学科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来说,本文分析了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提出了有效的跨学科融合路径和策略,为今后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科学课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前者侧重学生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后者则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二者往往被视为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割裂,导致学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将两者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既涉及到道德与法治,也离不开科学的支持。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同时也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行为、引导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在跨学科教学视角下,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科学课程进行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科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意义,培养其科学素养与法律意识的统一。这种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做出更为理性和负责的判断。

二、跨学科视角下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能够同时涵盖道德、法律与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具体而言,跨学科的教学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能够融合道德与法治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授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环境污染、资源保护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如污染的成因与后果,还需要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如环保法、污染排放标准等,同时反思这些问题在道德层面上的影响,如我们每个人对环境的责任。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的同时,深入思考道德与法律的作用,从而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道德、法律与科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讲解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如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或是在创新科技产品时需要遵循的知识产权保护法。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和问题分析中,同时考虑道德与法治的因素,从而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第三,教师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除了课堂讲解和讨论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与科学、道德和法律相关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 绿色校园” 的项目,让学生在探索如何建设环保校园的过程中,结合科学知识,制定相关的环保措施,并且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形成一份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实践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与讨论,能够同时提升他们的科学能力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通过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中的运用成效斐然。 从学生层面来看,跨学科教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以往,道德与法治、科学两门学科各自为政,知识显得孤立。而跨学科教学将二者巧妙结合,当学生在解决诸如“ 环境保护中如何兼顾法律规范与科学方法” 这类实际问题时,能清晰看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白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这种认知转变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渴望深入探究。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跨学科教学优势显著。在完成跨学科任务时,学生需要调动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比如探讨“ 科技发展对道德伦理的影响” ,这既需要科学知识理解科技原理,又要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评判其影响,这极大地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创新思维,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独特见解。

此外,跨学科教学助力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与科学的融合内容,学生看待问题更加全面,能综合考虑道德、法律、科学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小学阶段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设计融合课程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适配性与层次性,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合理编排内容,防止因内容过难、过抽象让学生望而却步。同时,部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仅擅长单一学科。因此,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跨学科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只有教师具备相应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才能更好地推进。

四、结论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课程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道德、法律与科学的内在联系,推动他们成为具有全方位素养的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注重内容的整合和层次性,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跨学科教学将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俞俊逸.项目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9):22-24.

[2] 陈斌斌.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2024,(25):114-116.DOI:10.16704/j.cnki.hxjs.2024.25.003.

[3]罗绍辉.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