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郭丽丽

江西省吉安市第十三中学 江西吉安 343009

引言:

语文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是主要工作。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语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很难帮助学生全面巩固这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作为课后延伸,便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实现他们成绩的提升。然而,长期的高强度作业并不利于学生在语文领域各项能力的发展,不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 双减” 政策出台后,教师必须对提升学生作业质量的策略做出一系列的研究,并在研究中阐述该如何利用小学语文作业去帮助学生提质减负。

1 减少作业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如果教师想要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否则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出现反感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于传统的作业量过于繁重,导致学生持续完成重复性作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显著降低,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削减作业的数量,防止学生的消极情绪出现。教师需要精心筛选出优秀的问题,使得作业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并且避免让学生频繁地完成相似的作业。教师应该把原本侧重于记忆和的作业方法改变为更加强调表述与书面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只是单纯地吸收外部信息,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并展现自己。

2 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完成方式都是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这种方式时间久了会令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更喜欢的作业模式,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分析,明确他们的学情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作业设计中;其次,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实践活动等进行作业设计,保证作业的多样性;最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他们对成功是非常渴望的,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作业设计。例如,在《对韵歌》这节课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为两组,举行对韵歌的对唱比赛,看哪一组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这种比较具有趣味性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对唱过程中,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 多种学科整合,丰富作业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在内容上同其他学科有着很多的交融之处,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式设计作业,根据作业内容把多种学科的学习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作业内容,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升作业完成效果。在整合学科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可以把作业内容同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方式同其他学科整合,在跨学科设计中丰富作业内容,充实作业内涵。

4 布置生活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能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如在学习《北京的春天》一课内容后,教师布置作业:了解本地春节的习俗,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在语文课堂中与同学分享交流。

5 组织合作实践,提倡互相沟通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小学语文作业领域的合作与实践,去实现“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提质减负的相关要求。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自主意愿给学生划分语文作业小组。其次,在语文作业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语文课后作业,并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与实践的形式去完成作业。

6 完善作业评价体系

“ 双减” 政策实施以来,作业设计的方式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以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来指导新的作业设计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对于教师而言,构建全新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作业评价体系,既是对自身教学素养的考验,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整合教学资源,倾听学生心声,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作业评价体系,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满满的收获,从而更加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心。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教师除了优化作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外,还应构建与作业类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类型和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个性化评价法,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上的亮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足进行悉心指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满足感。又如,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引导家长改变传统作业以量取胜的观点,把作业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上,通过家校合作的机制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 双减” 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适时更新和转变作业设计的理念,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以立足作业质量、打破学科壁垒、拓展作业形式等设计策略,将提质增效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共同落实在作业中,让学生通过作业的练习达到兴趣与学习动力的激发,实现素养与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娄佳青,任强.小学语文作业“ 学作评” 一体化的育人价值与设计理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5(06):88-96.

[2]黄敏敏.浅谈价值取向准绳下如何保障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质量[J].读写算,2021(04):119-120.

[3]刘琳.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