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黄小娜
甘肃省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 730300
引言:教育持续改革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园教育,并逐渐认识到,在幼儿终身发展中,幼儿园教育会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一来,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所面临的要求和挑战更高、更新。家园共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近年广泛应用到各个幼儿园中,彰显出显著地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对该模式全面地研究,协同家长创新教学方式,使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一、搭建无障碍的家园沟通桥梁
家园共育落实时,首要工作为沟通平台的搭建,确保信息传递能准确且迅速地开展。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信创建班级群,将本班所有幼儿的家长邀入班级群,在班级群内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可随时随地开展,有助于对幼儿成长情况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教师会拍摄较多的照片与视频,如游戏视频、学习照片等,这些照片和视频可即时上传到企业微信中,供家长观看,让家长对幼儿成长与进步形成直观的感知[1]。同时,对于幼儿在家表现,家长也可以反馈到企业微信,使家园共育形成闭环。此外,企业微信还具备文章推送等功能,教师应将最新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等文章定期推送给家长,促进家长的教育视野进一步拓宽,也让其更加认同和支持幼儿园教育。
除线上沟通方式外,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家长会等线下沟通方式,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实现深度交流。例如幼儿出现晚睡、挑食等不良习惯时,教师可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沟通,将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详细地告知家长,并向家长了解近段时间幼儿家中的相关表现,再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家庭和幼儿园的改善计划,帮助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二、加大家长教育引导力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为主要负责人,其思想观念可对家园共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受到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每个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并不相同。因此,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为能顺利实施教育教学,家长教育引导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首先,微信群等沟通渠道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将沟通规则明确地发布到群公告中,让家长了解沟通期间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同时,幼儿家长在群内互动时,教师应积极关注,一方面对幼儿的家庭表现做出了解,另一方面分析家长教育思想,据此确定后期引导家长教育的具体方向。其次,教师和家长深度交流期间,线上沟通先开展,引导家长表述自身如何看待家园共育,并通过教学案例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讲述给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沟通过程中,如发现家长的认知偏差较严重,可进行线下沟通。最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邀请家长参与,先以教学任务为依据,将教学活动开展清单制定好,再针对具体教学主题,与家长共同探讨具体的实施方法,此过程中,教学知识、家园共育知识有意识的渗透给家长,促进家长教育素质提升。
三、依托特色活动促使家长参与教学
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实践操作类的活动较多,这些活动开展时,教师可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亲身感知幼儿教育的开展意义,逐步形成家庭教育的观念[2]。与此同时,家长参与特色活动时,教师注意家庭教育的引导,使家长能正确地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有效地衔接幼儿园教育,提升教育效果及质量。目前,幼儿园组织实践活动时,“ 消防演习活动” 经常开展,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火灾,树立安全用火、用电的意识。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讲解演练过程,并传授逃离危险、危险中自救的方法;演练开始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自救与逃离;待活动完成,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观看消防员救火的相关视频。此过程中,家长通过亲身参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形成认知,并能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家庭环境中,这有效地延伸了幼儿园教育,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四、重视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幼儿园家园共育实践中,亲子活动为重要载体,对幼儿全面发展十分有利。同时,通过亲子活动,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能更加密切,也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幼儿的了解,进而根据幼儿成长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此外,对于家长来说,亲子活动是其参与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可将家长教育信心增强,使家园共育氛围良好地形成。教师设计亲子活动时,形式和内容都要丰富多样,以能激发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兴趣,并使幼儿多种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以劳动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劳动活动。教师发布活动主题后,大部分家长处于不知如何开展状态,此时,教师可将经验传授给家长,指导家长以幼儿兴趣为着手点,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有些幼儿对做菜感兴趣,家长即可带领幼儿开展做菜活动,选择幼儿喜欢的菜肴,与幼儿一起进行买菜、择菜、炒菜等活动,此过程中,若幼儿表现出耐心不足,家长需给予帮助、鼓励及引导,使劳动活动顺利完成。通过亲子活动,不仅家园共育有效实现,同时幼儿劳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有助于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再如以手工制作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教师将绳子和多种多样的珠子提供给每组家庭,让家长和幼儿互相制作手链。活动过程中,通过家长的提醒,幼儿会按步骤地进行手腕测量、绳子测量及裁剪、手链样式构思等操作,这对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有益。同时,活动进行期间,教师密切观察家长和幼儿的表现,据此分析家庭相处模式、家长性格特点等,进而精准地指导家庭教育,增强家园共育效果。
结束语: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时,先要利用微信等工具搭建沟通平台,实现与家庭的有效交流;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积极地给予家长引导,确保家庭教育能科学合理的开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为家长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家长更加了解家园共育的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最后,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全面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莉萍.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J]. 新智慧, 2024, (23): 106-108.
[2]秦达文. 共育花朵 助力成长——家园合作视角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3, (32):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