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建设视角下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改革
甄俊英
保定市莲池区职教中心
引言:中职学校要切实利用好“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育人的功效,实现思政课“ 大而独” 的突破,从单一“ 课程思政” 走向“ 全域课程” ,从课堂讲授走向实践“ 融合” ,开展“ 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社会实践” 的“ 三位一体” 教学,不断夯实教学时代气息和吸引力,并积极贯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真实语境下思考问题、形成理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一、大思政课视角下推进中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意蕴
1.回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升育人实效性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学生的需求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实战性,一成不变的思政课程的单一内容和单一体式让“ 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到自己认同的、感受自身的存在的身影” ,而“ 大思政课”因其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题材,有利于完成多维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地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成长需求,寓教于乐,与他们形成良好的共情。
2.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推动课程体系升级
新时期的教育现代化突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全程育人,中职思政课要真正发挥关键课程的作用,就需要对整个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开展变革。“ 大思政课” 理念是中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与社会资源打通的理论基础与具体遵循,有助于破除课程边界,构建更为开放的、立体的、长期的教育模式。
二、善用大思政课推进中职学校思政课创新改革的有效路径
1.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中职思政课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守正创新。要坚持守正,筑牢主心骨;要坚持创新,创新的形式方法。在牢牢把握政治性、思想性的前提下,力求做到贴近学生的职业认知、学习认知、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在发挥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手段增加中职思政课的教学互动和学生的体验式参与,让中职学生深埋在脑海里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 具体” 起来、“ 生动” 起来、“ 生活” 起来。
比如,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 时,可以以“ 一带一路” 倡议为契机,启发学生设想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对国际合作所做出的贡献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将所辖区域相关企业对外贸易往来或本区域开放合作的事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启发和激发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所面临的行业从业要求,提升他们强化外语、跨文化交往、职业技能发展的学习与求知情怀,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宣传、落实国家相关战略部署。
2.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大思政课强调发挥课程育人合力,打破思政课“ 孤岛化” 现象,把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中。中职教育目标强职业定向,课程思政须基于学生将来的职业特性,发现、利用好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搭建“ 思政课程 + 职业技能” 的互嵌型教学模式,建立起教学协同的多元育人模型。
例如,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专题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的内容上,教师可将教学拓展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鼓励其观察校园民主管理的案例如学生会选举、班规制定等,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这些社会事务,进一步确立自己的公民身份以及对制度的认同;联系企业的规章制度,介绍企业里职工权益保障、民主议事机制等,让学生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落实,进而确立对政治制度的自觉认同。
3.坚持“ 思政小课堂” 与“ 社会大课堂” 有机融合
大思政课理念提出拓展育人场域,让学生从校内课堂走进社会课堂,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中职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方面比较强,应引导中职学生走出校门,切实感受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新变化。中职学校可以把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作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加深国家、民族和个人担当的理解。
如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 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当地的文化馆或者非遗大师工作室,近距离地感受剪纸、地方曲艺等民间工艺的魅力,在考察和采访中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并进一步思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用平面设计、新媒体宣传等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和文化传播意识的强化,使学习活动完成从认知到情感以及实践的育人目标。
结束语:
中职思政课在“ 大思政课” 建设理念指导下,拓宽教育的范围,突破教室教育的限制,积极回应社会现实要求和学生切身需要,将思政教育由原来的单独教育转变为协同培养,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课内课外共育,切实做好“ 润物无声” 、全员育人的中职思政课应时而生,应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和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体系,切实提高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成龙,高政.“ 大思政课” 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4):12-16.
[2] 王 玉 民 . 构 建 课 程 群 推 动 “ 大 思 政 ” [J]. 河 北 教 育 ( 德 育版),2023,61(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