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新策略分析

作者

董川

身份证号:1306321991022520T9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现状

1.1 电气工程发展方面

电气工程项目具有复杂属性,电气工程投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消耗值相对较高,使得后期主体调控期间,需要按照工程量或电气工程的建设机制,进行节能化以及绿色化发展。其实,从我国现有的电气工程产业而言,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节能化、低成本化已经成为电气工程的主要发展点,其间,电气工程与工业产业、制造业产业之间的联动式发展,加快了我国生产体系的转型,多维度发展机制,对基础工程建设起到了定向扶持作用。但是,从电气工程的实际发展机制来讲,在能源节约方面存在滞后性问题,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之间的控制效果不明显,造成能源耗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值,或电气工程生产加工过程中,缺乏对电气能源节约的认知,加剧了能源损耗,其与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相悖。对此,后续发展中,应加强对电气工程的监管,做好宏观调整及微观管控,全面助力我国电气工程事业的转型。

1.2 电气工程质量监督方面

电气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施工专业交互性较高,其需按照不同功能点以技术点,实现对基础生产环节的定向整合。后期产品制作过程中,要兼顾产品发展诉求以及技术更新诉求等。但是,从电气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建设形式而言,无论是技术、生产工艺,还是设备等方面,均需按照主体行业的变动规律而随之更新,使得后期质量监管过程中,因为传统监管技术与高速更新的发展体系之间产生滞后性问题,造成质量监管缺失现象。除此之外,部分电气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个监管效能,未能将监管指标严格落实到各项生产机制内,加大了电气工程建设及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点,降低了工程建设质量。与此同时,从工程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方面来讲,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性,例如,人员支撑性不足、劣质材料流入工程建设市场、设备使用不规范等,均将加大工程的施工风险。

1.3 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

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角度来讲,伴随先进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的不断更新,电气工程也正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乃至国际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主体发展方向。但是,从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模式而言,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呈现滞后性问题,其中,技术、体系建设较晚,造成发展经验匮乏问题。例如,现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无法针对系统性驱动实现资源共享,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实现有规律性、可预见性的数据比对,此类技术方面的缺失问题,制约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成长效率。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新策略

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质量控制

(1)科学性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关注电气工程的技术体系与行业应用,构建控制功能监管机制,确保稳定发展。例如,电力输送、配电和用电安全等,通过生产与维护手段,保证应用范畴性。为实现可靠性,需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聘请电气专家对比国内外方案,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约束建设行为。制定后需多方会审,邀请专业机构评估可行性,有问题及时整改。质量控制体系应深入基层,摆脱表面化、形式化,全面落实企业质量控制机制,实现规范化施工,降低问题产生概率。

(2)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业制造业和建筑生产的基础。为深化科学发展观念,应确保工程推进遵循国家标准,分析生产要素,加强顶层与底层对接,提高效能。在质量控制中,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引入人本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确保他们能有效执行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通过完善员工能力,支撑行业发展,提高效能。在各生产环节,需协调任务,统筹规划,加强主系统与子系统的连接性,确保可靠性,助力电气行业稳定发展。

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管理

(1)优化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是电气工程机械自动化行业的核心原则。因电气工程涉及技术、人员、材料、设备等多方面的不可预测性,且各专业间关联紧密,易产生安全漏洞。故需针对该行业特性进行技术调整,强化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在有序、协调的管控下发展,符合国家政策与科学规律。电气行业应组建专业团队解读国家政策,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多方评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结合企业流程实施有效管控,确保安全管理机制的实际效果。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面临技术与设备影响安全的问题。为此,国家和行业需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多资源支撑。企业应采用高集成化、自动化的电气设备,减少人为干预,利用先进系统提高运行安全性。考虑技术滞后性,企业需分析市场和先进技术,确保成本效益。同时,加强员工技能和安全培训,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最后,确保资金项目投入符合企业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障电气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3)积极落实安全措施。

电气工程机械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及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作用于实际生产环节中,保证通过全域化、细节化的管控,规范电气行业的发展工序。期间,应加强对基础制度的建设以及管理人员基础建设人员的管控,通过定期抽查以及不定期访谈等工作,分析预期设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到实处,通过岗位组织机构以及个人的实现,对当前管理制度的施行进行信息反馈处理,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点,并在后期加以协调,保证工程建设及其落实的一个稳定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项目建设期间,为提升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需深度分析不同运行场景下的问题点并加以控制,保证各类工程建设环节的有序性。期待后续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制度调控,及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及管理理念,补充我国电气行业存储的不足,提高电气事业的发展效能。

参考文献:

[1]杨万琼.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机电元件,2022,42(03):62-64.

[2]武华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医疗设备维修方案设计研究[J].轻工科技,2022,38(03):66-68.

[3]米捷.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07):185-186.

[4]秦丽娅.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存在的质量监督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2(01):219-220.

[5]党玉洁.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21,19(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