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村镇健身模式研究

作者

高宇鹏 姜少英 于耀杨 郭思岐 周宇

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02

一、引言

村镇作为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民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在过去,村镇健身活动相对匮乏,居民健身意识淡薄。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他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健身需求逐渐显现。与此同时,文化作为村镇发展的灵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将文化元素融入健身活动中,能够为村镇健身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村镇健身模式。

二、村镇健身现状分析

(一)健身设施不足

多数村镇的健身设施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常见的健身器材多集中在村镇的中心广场等少数区域,偏远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此外,健身设施种类单一,多为简单的户外健身器材,如单杠、双杠等,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身需求的居民。

(二)健身活动缺乏组织

村镇的健身活动往往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居民们各自为战,进行一些简单的散步、广场舞等活动,缺乏系统的健身计划和专业的健身指导。这导致健身效果不佳,且容易因运动不当造成身体损伤。

(三)居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

尽管部分居民有健身的意愿,但对健身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认识不足。

一些居民认为健身只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居民在健身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村镇健身模式构建策略

(一)挖掘村镇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健身项目

1、民俗文化健身项目开发:许多村镇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舞蹈、武术等。可以将这些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改编,融入到健身项目中。例如,将舞龙舞狮活动进行简化和创新,设计成适合村镇居民参与的健身龙舞、健身狮舞。参与者通过手持道具,模仿舞龙舞狮的动作,进行全身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民俗文化。

2、农耕文化健身体验:结合村镇的农耕文化,开发具有农耕特色的健身体验项目。如设置农事健身游戏,让居民参与模拟播种、收割等农事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达到健身的目的。这种健身方式不仅能让居民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增强他们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

(二)建设文化与健身融合的设施

1、打造文化主题健身广场:在村镇建设健身广场时,融入文化元素。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为主题,对广场进行设计和装饰。例如,在广场上设置文化长廊,展示村镇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在健身器材周围设置文化宣传栏,介绍与健身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

2、利用自然文化资源开展健身活动:充分利用村镇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开展户外健身活动。如在河边、山林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健身步道,让居民在散步、慢跑的过程中欣赏自然美景,感受自然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组织居民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将文化旅游与健身活动相结合。

(三)加强文化与健身融合的宣传与推广

1、举办文化健身节活动:定期举办村镇文化健身节,将各种文化健身项目集中展示和推广。邀请专业的表演团队进行民俗文化健身项目的表演,同时组织居民参与健身比赛和互动活动。通过文化健身节的举办,营造浓厚的健身氛围,提高居民对文化与健身融合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宣传村镇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成果和经验。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居民参与文化健身活动的风采和各种特色健身项目;发布科普文章,介绍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意义和科学健身知识。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吸引更多的村镇居民关注和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四、文化与健身融合对村镇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村镇居民身心健康

文化与健身融合的健身模式为村镇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健身选择,满足了不同居民的健身需求。通过参与各种文化健身活动,居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种身心的双重锻炼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传承和弘扬村镇文化

将文化元素融入健身活动中,为村镇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参与民俗文化健身项目、参观文化古迹等活动过程中,居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村镇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文化与健身融合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吸引更多的外界关注,促进村镇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推动村镇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村镇健身模式能够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参与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居民们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种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村镇社会氛围,促进村镇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五、结论

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村镇健身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健身理念和实践方式,对于提升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传承村镇文化、促进村镇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挖掘村镇特色文化元素、建设融合设施、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能够构建出具有特色的村镇健身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对村镇健身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文化与健身融合的机制,让更多的村镇居民享受到健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推动村镇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京琼,张启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2 (11): 28-34.

[2] 卢文云,熊欢。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村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J]. 体育科学,2012, 32 (9): 3-10.

[3] 冯欣欣,刘红建,孙庆祝。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28 (2): 43-47.

[4] 杨海晨,汤立许,蔡仲林。民俗体育在农村学校体育中传承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15 (1): 117-121.

[5] 张金桥,陈颇。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J]. 学报,2019, 38 (1): 22-28.

[6] 马德浩,季浏。从空间生产理论审视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 40 (3): 21-28.基金项目:2024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乡村振兴的村镇联动健身画板》(项目编号:S202410176001)

作者简介:高宇鹏,(2003.1.30-),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本科学历,从事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