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游戏 高效课堂
王静
安新县西里街小学
引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音乐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审美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指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亲身参与下真切地感受来自音乐课堂的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音乐教师积极开展音乐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操与品格。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发展、合作与创造,依托音乐游戏化教学切实推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的发展,而如何科学构建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谈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的建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游戏占据了大半部分时间,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反之,学校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在长时间的课程学习中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逐渐的失去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耐心和兴趣。在小学阶段,将音乐游戏融合其中可以设计具有趣味的音乐游戏,指引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满足了他们好玩的天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助力音乐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游戏化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音乐活动在想象的前提下进行,是学生记忆的再现和内心情感的传达,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音乐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习惯采取“ 满堂灌” 、包揽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养成了墨守成规的思维以及被动接受的想法,十分缺乏思考、探索的能力,以至于最终扼杀了小学生的的创造力。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又比较重视讲解音乐知识以及传授专业的技能,学生在刻板模仿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动作上面的一致,导致他们的艺术行为过于呆板、拘束,抑制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将音乐作为主导的游戏活动,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对音乐活动充满好奇心理并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锻炼并强化学生的创造力。
二、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一)引入自主创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音乐富有情感,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音乐要积极培养他们的情感,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积极体验与感受,音乐教师需要从以生为本的理念角度出发,给学生足够的创新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快乐互动中提升学习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开展自主创编游戏活动,根据合理的主题或者方向让学生参与互动合作中完成游戏创编过程,从而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励了学生创意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翼教版小学音乐《彩色的中国》音乐游戏化课堂实施期间,音乐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展现祖国壮丽山河的视频,提问:“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多彩,聆听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假设让你借助游戏的方式表现对祖国母亲的爱,你会如何进行设计呢?” 学生思考之际,音乐教师板书“ 环游彩色中国” 为主题,指引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歌曲节奏与情感创编一个符合主题的音乐游戏,依次进行相应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参与创编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音乐创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二)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翼教版小学音乐《歌唱祖国》音乐课堂实施期间,音乐教师播放《歌唱祖国》歌曲,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内涵以及歌曲创作者王莘的故事,并积极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为后续角色扮演中的演唱做好准备。接着音乐教师展示准备好的角色卡,包括“ 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少先队员” “ 建设时期的工人” “ 保家卫国的军人” “ 现代的优秀学生” 等角色,介绍每个角色的特点和与歌曲的关联。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通过小组形式共同讨论角色的动作、表情和演唱方式,依次上台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如此让学生用心感受、领悟,学习音乐中表达的知识与情感,提高音乐学习能力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循序构建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提高音乐的教学综合效率。音乐教师有必要引入自主创编游戏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妙趣游戏 高效课堂——谈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的建构与实施[J].名师在线, 2019(22):2.
[2]杨菁菁.妙趣游戏高效课堂——谈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的建构与实施[J].考试周刊, 2018(105):2.DOI:CNKI:SUN:KDZK.0.2018-A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