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与VR 技术融合在家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王培宏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引言

BIM 与 VR 技术相互融合并加以应用,在家装设计领域引发了革新性的进展。BIM 技术借助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实现设计信息的参数化管理以及协同作业,而 VR 技术可提供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使客户仿佛身处实际环境中感受装修后的效果,当这两项技术相结合时,设计沟通周期得以缩短,同时施工效率以及项目的可实施性也有所提高。文章对 BIM 与 VR技术在家装设计里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覆盖设计阶段的空间规划以及风格比选、施工阶段的碰撞检测与工艺预演、客户体验阶段的沉浸式决策闭环,以及维护管理阶段的智慧运维平台构建等方面,为家装设计行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一、BIM 技术在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BIM 技术的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现代建筑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技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构建起工程项目的智能化数据平台。该技术突破传统三维建模的局限,依靠整合建筑工程全流程信息形成动态数据库,不仅停留在三维可视化层面,更实现了对建筑物规划、建设及使用周期的完整信息记录,借助其特有的参数化特性,设计人员可基于参数化设计快速调整方案,系统将自动同步更新关联视图及数据信息[1]。其应用已从最初的建筑设计领域逐步拓展至项目管控、预算优化及多方协作等层面,现已成为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

(二)BIM 在家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空间规划方案制定环节,BIM 平台依靠参数化构件库构建高精度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人员可凭借多终端交互界面对建筑空间进行全方位审视。借助 VR 沉浸式漫游功能,设计团队可以第一视角体验不同动线方案的空间尺度感,精准调整墙体转折角度与门窗开启方向,材料配置环节依托BIM 数据库集成的多维度产品信息,设计师借助拖拽式操作即可将真实物理属性的建材贴图赋予三维模型,同步生成有材质反射率与光影变化的设计效果图。施工深化阶段采用多专业协同检测机制,依靠管线综合排布算法识别毫米级误差,有效规避传统二维图纸易产生的构造冲突问题,结合时间轴参数,系统可自动生成带工序逻辑关系的 4D 进度推演动画,为项目管理方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保证住宅装饰工程实现质量与工期的双重管控目标[2]。

(三)BIM 技术带来的优势与挑战

BIM 技术在家装设计领域呈现出革新性突破。设计层面,三维可视化呈现使设计方案直观易懂,有效降低沟通障碍和理解偏差,精准的工程算量功能为预算控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多专业协同作业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设计方案动态优化与效率提升,但实际推广中仍存在多重制约因素:软件操作界面存在一定复杂性,从业人员需系统掌握参数化建模等专业技能,构建三维信息模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导致设计初期成本较大增加,当前行业生态中,中小型装修公司和业主群体对数字化工具认知有限,传统作业惯性制约着技术应用的普及深度[3]。

(四)BIM 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创新持续迭代,BIM 在家居装饰领域正迎来智能化与轻量化应用深化。借助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平台可依据用户偏好自主生成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并基于空间参数提供动态优化策略,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将促进BIM 模型在云端存储与协同编辑的常态化运作,有效突破传统作业的硬件与地理边界。在交互体验层面,BIM 技术与VR、AR 的集成应用持续深化,消费者借助VR 设备可身临其境感受装修效果,施工团队则能凭借AR 终端实现三维模型与实体空间的精准映射施工,随着行业标准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实施成本的下降,该项技术将逐步渗透至家装设计全流程,加速家居装饰产业向数字化与精细化方向升级。

二、VR 技术在家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 VR 技术的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数字交互领域的创新应用,凭借整合数字成像与传感装置构建三维动态场景,借助头显装置及体感控制器实现用户深度参与。其核心在于多模态感知系统的协同运作,依靠视觉、听觉及触觉的协同模拟,让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该技术的发展轨迹呈现十分突出的技术溢出效应:受限于初代设备的运算能力与制造成本,主要服务于国防科研等高精尖领域,随着芯片微缩化与显示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民用化转型[4]。在室内设计维度,该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系统突破传统平面设计图和静态渲染图的限制,构建动态可调节的虚拟样板空间,设计师与业主可实时进行空间漫游与方案调整,这种双向可视化交流机制正在重构家居设计行业的服务范式。

(二) VR 在家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家装设计实践中,虚拟现实技术已深度整合到各个流程环节。设计初期阶段,设计师依靠导入三维建模数据构建虚拟实景空间,用户凭借头戴设备即可实现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式漫游,能 360 度观察空间动线规划与软装搭配,还可以凭借触觉反馈感知家具的实际尺寸与间距合理性。以客厅设计为例,消费者可瞬间切换北欧极简或新中式美学方案,实时比对不同软装组合的空间表现,彻底摆脱传统效果图渲染的时间限制,在材料甄选层面,该技术借助PBR 物理渲染引擎逼真呈现木纹地板的哑光特性与大理石的反光效果对比,甚至能模拟不同时段自然光照下墙布色彩的温度变化。施工实施过程中,工程团队可借助 BIM-VR 融合系统进行隐蔽工程预演,特别对于异形结构的管线排布与吊顶造型,施工人员能凭借虚拟拆解掌握复杂构造节点,项目监理还可运用 AR 提高现实功能,在工地现场实时标注模型疑点,与设计师进行三维空间标注对话,大幅提升多方协同效率[5]。

(三)VR 技术带来的优势与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为家装设计领域给予了革新性突破。从实践效果来看,该技术缩短了设计沟通周期,客户可身临其境地参与方案调整,凭借三维空间内的实时交互精准定位需求盲区,有效规避传统平面图纸引发的认知偏差问题,沉浸式预演功能提高了业主对空间规划的掌控感,更借助情感化体验提升其对最终方案的接受度。对于专业设计团队而言,虚拟现实系统构建的1:1 数字孪生环境,可提前暴露如动线冲突、采光不足等隐蔽缺陷,使材质搭配与比例关系等细节得到精准推敲,将施工阶段的返工率降低,然而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存在多重妨碍,专业级 VR 头显设备及配套工作站动辄数万元的购置成本,对中小型设计机构形成资金压力,软件生态的兼容性问题频发,不同建模工具与虚拟现实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常出现材质丢失或尺寸偏差。

(四) VR 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前瞻性研究说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家居设计领域即将开启颠覆性创新周期。在硬件迭代层面,头戴装置将突破现有体积限制,凭借柔性折叠设计和纳米级光学模组的应用,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较大改善用户佩戴体验,其搭载的视网膜投影技术更能消除视觉延迟引发的眩晕症状。技术集成维度,虚拟构建平台与建筑信息模型及深度学习的深度耦合正催生新型设计范式,基于机器学习引擎的智能设计系统可根据用户生活习惯自动生成专属方案,并借助BIM 参数化建模实现三维模型与施工图纸的无缝转换,应用创新方面,虚实联动的智能家居预演系统允许用户凭借手势交互实时操控虚拟场景中的智能窗帘和空气净化装置,这种多模态交互机制极大延展了设计验证的维度。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设计师与业主的异地协作将突破时空壁垒,借助云端渲染引擎实现的实时方案调整机制,这种突破将重构传统家装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向智慧化服务生态转型升级。

三、BIM 与VR 技术融合在家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一)设计阶段的应用策略

在家装设计领域,BIM 与 VR 技术的协同应用开创了全新的创作范式。设计师依托 BIM平台构建三维信息模型时,整合建筑骨架与机电管网等基础数据,更凭借材料热传导系数、构件力学性能等参数化设置形成智能设计基底,借助BIM 的实时迭代功能,空间重组与构件变形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参数联动更新,使设计优化呈现出动态响应特性。当 VR 系统与 BIM模型实现数据互通后,设计团队可佩戴 VR 设备展开多维度空间漫游,在虚拟环境中精准感知不同时段自然光线的漫射轨迹,甚至能触控墙面材质感受肌理差异,特别在风格比选环节,系统支持用户将客厅场景从意式极简瞬间切换至新中式格调,依靠光影氛围与家具尺度的瞬时对比激发决策灵感。这种虚实交融的交互机制缩短设计确认周期,更能借助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有效规避传统设计流程中易发的认知错位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云端协同的 VR-BIM 平台可实现跨专业设计校审,各领域工程师可同步标注模型中的管线碰撞或结构冲突,凭借全息会审形成优化方案,这种协同机制从根源上保障了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

(二)施工阶段的应用策略

在工程建设实施环节,BIM 与 VR 的协同应用成为项目精准落地的核心支撑。依托 BIM参数化模型的智能检测系统,可对管线走向与建筑结构的三维关系进行毫米级校核,自动输出三维碰撞分析图表作为施工预案调整依据,从源头上规避现场返工风险,依靠将BIM 模型数据导入 VR 平台,现场人员可借助沉浸式设备对施工流程进行多角度预演,在异形吊顶等复杂工序中,作业团队可借助 VR 仿真系统逐步演练工艺要求,直观掌握曲面龙骨定位与装饰板材拼合的技术规范。该技术体系还构建起跨地域的协同作业机制,当现场发现构造节点偏差时,技术人员可同步调取BIM 数据库与 VR 实景扫描数据,凭借全息投影会议系统与设计团队展开即时双向沟通。

(三)客户体验与反馈阶段的应用策略

在客户体验优化环节,BIM 与 VR 的协同应用为业主打造了沉浸式的设计决策闭环。借助VR 设备,业主可深入BIM 构建的数字化家装场景,以沉浸式视角体验空间尺度与装修效果,能 360 度审视软硬装搭配,还可以凭借手势交互感知建材肌理、查验家具工艺细节,甚至模拟生活场景操作,如开启柜门测试五金件顺滑度、触控面板切换照明模式等,使抽象设计方案转化为具象生活语言。用户可在虚拟环境中直接圈注需调整元素(如地板拼花样式或沙发摆放角度),系统依靠智能标记技术将修改建议动态更新至BIM 数据库,设计团队据此进行参数化调整并生成迭代方案,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实时协同,这种可视化、可操作的沟通方式较大提高了客户对方案的接受度,有效规避传统二维图纸沟通的认知偏差。项目方还可将 VR 场景转化为带空间音效的互动视频,便于业主跨地域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方案优化,依靠多维度意见整合形成真正符合个性化生活图景的定制方案。

(四)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应用策略

在家庭装修项目的后期运维过程中,BIM 与 VR 技术的协同应用构建起多维度的智慧管理平台。该技术体系整合了建筑结构三维模型、设备运行参数及装饰材料技术指标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借助VR 系统的沉浸式交互特性,用户佩戴VR 设备即可沉浸式查看房屋内部构造,实时调取隐蔽工程节点的三维坐标与设备技术参数。以住宅水路系统维护为例,当厨房下水管堵塞时,技术人员凭借VR 界面可直观追溯管路走向与连接节点,调取BIM 数据库中的安装记录与维护日志,结合实时传感器数据制定精准的维修方案,该系统还有虚拟仿真培训功能,可针对新风系统调试、智能设备操作等场景进行三维交互式操作演练。在空间改造阶段,技术人员凭借 BIM-VR 协同平台可快速生成改造方案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借助碰撞检测与空间分析预判潜在问题,有效规避传统施工中常见的管线冲突与结构隐患,这种数字化运维模式提升设备维护响应速度,更依靠全流程数据追溯与空间模拟功能,推动传统家装管理向数字化智慧运维转型。

结语:

综上所述,BIM 和 VR 技术相互融合并应用,给家装设计行业给予了不曾有过的发展机会。依靠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以及沉浸式交互平台,这两项技术一起促使设计效率和项目可实施性得到了提升。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BIM 和 VR 技术在家装设计领域会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雨池,赵佳,陈祖容,等. 互联网背景下 VR 家装设计企业经营策略优化探究 [J]. 商场现代化, 2023, (19): 29-31. DOI:10.14013/j.cnki.scxdh.2023.19.031.

[2]张璐. 基于 BIM 技术的家装智能定制和管理平台系统的构建研究 [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5 (06): 80-85. DOI:10.13804/j.cnki.2095-6991.2021.06.017.

[3]王帆,徐小森,陈春苗. 基于 BIM 技术的智慧家装平台研究 [J]. 无线互联科技, 2021, 18(10): 41-42.

[4]洪林炳,廖丽琼,贺林. VR 技术在室内家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J]. 视听, 2019, (02):239-240. 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19.02.131.

[5]张海月. 基于VR 技术的虚拟家装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天津科技大学, 2018.

基金资助:2023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基于BIM 技术的家装设计与管理智能化研究” (课题批准号:23C07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