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司法管制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作者

朱奇 刘卫东 陈斌

上海可星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199

摘要:本文论述了司法管制场所的消防安全,介绍了司法管制区域消防安全管理的特殊性,明确疏散安全各项指标,细化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检查,对电气隐患预防性排查,完善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优化了应急照明系统,保障司法管制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关键词:管制区域、应急疏散、可燃气体、电气隐患预防性排查、动火抢修作业

一 近期监狱火灾事故

2024年3月20日,多米尼加共和国拉维多利亚监狱因火灾死亡13人,560名囚犯被转移,拉维多利亚监狱为该国最大的监狱,可容纳约2100名囚犯。2021年12月7日凌晨,布隆迪的基特加中心监狱发生火灾,造成38名囚犯死亡,69人受伤,布隆迪安全部门称,火灾是由供电系统故障引发的。

二管制场所的特殊处:

目前尚未发布实施司法管制场所消防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其管制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与民用场所存在较大差异,如:监舍、习艺车间,管制区内建筑每层设有门禁、建筑首层的大门设置门禁,设置有二道警戒高墙,管制区域的特殊性有:

1.建筑屋顶的四周设置了防攀爬倒刺栅栏,屋顶不可作为疏散逃生的方向。

2.管制场所各门禁不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释放,需值班民警确认火灾后开启;

3.各窗户外设置了不锈钢栅栏、下水道防攀爬倒刺,各窗户不作为消防救援口;

三 疏散的核算

1.疏散总时间计算:

某监舍为5层建筑,建筑高19.3m,长80m,宽22.5m,属于多层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二级耐火等级;每层监舍的中间设置走道,走道双面布房,房间宽4.5m,长10m,每房间6人;监舍东西端各设置一部封闭楼梯。

全部人员疏散总需时间T=Td+Tp+k×T1

Td:报警时间;3秒;

Tp:疏散的准备时间;15s;

K: 安全系数:取2;

T1:疏散所需时间;

人员疏散速度:1.67m/s-2.2m/s,取1.67m/s;

本场所最不利点疏散距离:40+5.5=45.5m;

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7条,最不利房间处的安全疏散距离:40+22=62m,场所内配置可靠自动灭火系统,疏散距离增加25%;则62×1.25=77.5m;故最不利点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人员疏散行动时间:T1=45.5m÷1.67m/s = 27.2s。

疏散总时间T=Td+Tp+k×T1=3+15+2×27.2=72.4s。

2.监舍疏散总净宽的计算;

本监舍,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1条,每百人的最小疏散净宽为1.0m。

各层疏散门总净宽:监舍走道双面布房,单侧布房15间,每房住6名人员,本楼层人员总数:6×15×2=180人;本层各疏散门的净宽之和不少于:180÷100=1.8m。

走道的疏散净宽:按本场所驻留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不小于1.8m。

四 重点部位的管理

1.食堂烹饪区;

① 天然气的爆炸极限:5%~15%,气体泄漏至爆炸下限的0.25,即1.25%时联动防爆排风、声光报警器;泄漏达爆炸下限的0.5,即2.5%时,联动关闭燃气进气总电动阀门。

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4条,可燃气体的报警信号应接入指挥中心,应在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实施显示、记录、储存。

③ 《石化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设计规范》5.3.1条,各报警分区应配置防爆型警报器,警报器声级应高于110dBA;在厨房作业过程中,即使在水蒸汽弥漫、排风机运行的噪音下,具备明显的警示功能。

④ 现场的测试,通过标准气瓶,间接对可燃气体探测器进气口释放可燃气体,观察可燃气体控制盘气体浓度的变化,实际报警值是否符合规范;

a.应定期巡查灭火药剂的有效期、驱动氮气瓶的贮压、喷嘴防护套的完好性;感温启动元件--易熔锁封铜片低温合金的完好性,不得存在开裂、松脱。

b.现场应急启动手动拉索的位置,不宜设置于厨房内,应置于厨房外、且靠近厨房安全醒目、便于操作的位置;定期对手动拉索、滑轮加注润滑油。

⑤ 冷库:取样检查保温为不燃、难燃,冷库内长明灯正常,库门可从内部开启,制冷机组运行正常,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2.电动自行车棚的安全优化管理

① 停放的车辆应设置上限,每建筑防火分隔区域内停放的数量不得超过50辆;

② 每回路充电的车辆,不得超过4辆;各充电回路设置漏电保护、限时2h充电控制。

③ 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及末端试水装置,管路保温;采用快速响应直立型喷头。

④ 设置消火栓箱,箱内配套QD65型多功能消防水枪、栓扳手、绝缘手套;不锈钢箱体,13型有衬里消防水带;QD65型多功能消防水枪的电气绝缘达1000V。

⑤ 电动自行车棚内设置感烟火灾探测器、高清全彩夜视型监控摄像头;

⑥ 电动自行车棚选址考虑;有条件时,设置于围墙外部的空旷区域。

3.汽车停车场;

① 该场地配置的消火栓,按电动自行车棚消火栓的改进配置;

② 室外的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应配置不锈钢罩,避免夏季阳光暴晒,引起灭火器压力剧增而爆炸事故;

③ 有条件的,可配置移动消防炮;

④ 对新能源车落实充电管理制度及定期检查记录;

4.电气安全管理;

① 高压配电房:应设置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电话分机、应急照明灯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

② 高压配电房门外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

③ 配电柜、配电线路:电气检测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工作电流、漏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的监测。

④ 在冬季、夏季、极端天气期间的用电安全排查。

⑤ 由电工每月检测各漏电保护器的启跳功能。

5.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升级管理

① 习艺车间每天的作业结束,切断非消防电源、切断非安保监控电源;经大队长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后,切断本区域的应急照明回路电源,避免蓄电池自燃起火。

② 改造为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应急照明系统;将数十具应急照明灯具的蓄电池,合为一台蓄电池,将电池的自燃隐患降低一数量级;应急照明电源从AC220V减低为DC36V安全电压;选用应急照明与安全出口标志一体式灯具。

五 临时用电的隐患排查

1.用电设备应接地可靠。

2.电源线缆有无破损、有无裸露的接头。

3.漏电保护器是否动作灵敏,采用TN-S方式供电。

4.用电回路为一机一闸,有无违章用电。

5.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6.安全防护品穿戴。

六 动火抢修作业的管理

1.事先应申办动火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

2.作业人员应持证作业,高危、复杂项目需持双证。

3.监护人员;全过程监护,施工方及司法部门各派一人。

4.对应消防器材配置。

七 微型消防站的设置、管理

1. 梳理、完善微型消防站内器材的清单,注意防盗措施。

2. 月度检查记录单。

3. 电气设备的充电:对讲机、疏散指挥荧光棒、微型消防车驱动电池。

4. 位址选择:宜设置于管制区域内,便于3min内响应到达最不利部位。

八应急处理

管制场所属于保密单位,发生火灾时,需派人至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降落防冲撞升降柱,开启管制区大门,指引着火位置,协助消防灭火。

结论与展望

核实人员密集区域的疏散指标,强化可燃气体、电气隐患、电动自行车、动火抢修、临时用地的安全管理,夯实了相关场所的管理制度,综合提高了司法管制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6-2019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17

[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5]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T 50493-2019

[6]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51309-2018.

[7]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2010.

朱奇 男 上海市,1971年2月,本科,机电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上海可星消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消防产品研发与工程应用,消防安全检查、检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