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下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模式研究
罗莉
津市市图书馆
1 传统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开展形式梳理
传统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主要呈现三种开展形式。常规阅读推广以图书借阅和推荐为核心,例如湖北省少儿图书馆通过“ 成长导师” 项目开展个性化书目指导,采用线下书展与线上书单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各年龄段读者[1]。这类活动具有周期性稳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存在互动性不足的问题。主题活动聚焦特定主题设计多元化参与形式,以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四季阅读” 项目为例,通过故事会、手工坊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节气知识与阅读结合,此类活动优势在于能形成沉浸式体验,但存在筹备周期长、资源消耗大的局限。延伸服务则注重与教育体系的衔接,部分图书馆通过建立校园分馆、开展“ 图书漂流进课堂” 等项目延伸服务半径。这些服务多采用馆校协同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优势,但受众范围受限于合作机构的地理分布。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部分机构开始尝试用户画像技术优化服务精准度,如北京少儿图书馆通过分析10 万份借阅记录构建的读者画像,使荐书匹配度提升了近七成[2]。这说明传统服务模式正在逐渐加入智能化元素,不过要全面推广还需要时间。
2 传统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存在的不足剖析
目前青少年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工作存在多方面改进空间。从资源使用情况来看,纸质文献仍是主要载体,这使得很多受欢迎的图书供不应求。活动设计方面,常规项目仍以集体共读和手工实践作为主要形式。在读者参与度层面,针对小学年龄段儿童的调查表明,常规读书活动的持续参加比例低于三分之一[2]。从实际效果观察,普通读书会对阅读水平提升的帮助有限。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涉及资源分配和技术应用两个层面。在经费使用上,超过六成的预算用于购买纸质书籍[3],这使得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工作人员中擅长策划创意活动的仅占两成左右,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活动形式缺乏新意。技术设备应用方面,仅有极少数图书馆使用智能分级系统,无法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推荐书籍。在数据记录方面,很多地方仍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导致读者信息不够。六成以上图书馆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4],这使得活动改进缺乏依据。
3 数智技术为两者融合带来的机遇分析
数智技术为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创造了多方面机遇。大数据技术帮助图书馆分析读者借阅记录和阅读偏好,例如湖北省少儿图书馆通过分析 3.2 万条借阅数据,精准匹配青少年读者与适合的阅读导师,使阅读指导服务效率提升 40%[1]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服务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发的阅读推荐系统根据学生阅读水平自动推送书单,使低年级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平均增长 2.7 本[5]。数字资源拓展方面,上海图书馆东馆引入智能书架系统后,电子书资源覆盖率显著提升,日均数字资源访问量突破3000 人次[6]。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阅读活动的互动性,智能语音技术也得到应用,用户画像技术的运用使活动策划更具针对性,如杭州少儿图书馆通过分析读者数据建立 7 类用户画像后,主题活动参与率大幅提高。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资源单一、服务同质化等问题,还使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更紧密。
4 数智技术为两者融合带来的挑战探讨
数智技术为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带来挑战。技术成本高是首要难题,许多图书馆缺乏资金购买智能设备和系统。数据安全问题直接影响读者信任,部分图书馆采集用户阅读习惯时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人员素养不足制约技术应用效果,另外技术稳定性问题频发,印度卡纳塔克邦农业图书馆的智能推荐系统曾因算法错误推送不适宜书籍[7]。设备更新压力持续存在,智能阅读设备平均每 3 年需要换代升级,这对县级图书馆形成持续性负担。技术应用与教育目标错位现象突出,部分智能活动过度强调娱乐性,偏离阅读教育本质目标。这些问题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
入和人才培养协同解决。
5 不同地区青少年图书馆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
本研究对全国多所青少年图书馆进行调研。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的“ 成长导师” 项目采用一对一阅读指导模式,2022 年数据显示参与学生阅读量平均提升 35% ,家长满意度达到 90% 以上。上海图书馆东馆配备 VR图书体验设备后,青少年读者月均到馆人次从800 增长至1600,活动复访率提升至 78‰ 。深圳少儿图书馆的在线读书会平台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参与人数突破 2 万人次,较传统线下活动增长 3 倍,但城乡接合部读者参与度仅占总量 12% ,反映出数字鸿沟问题。杭州图书馆的“ AR 名著闯关”活动使《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借阅量增长 110% ,但馆员反馈系统维护成本较传统活动增加四成。这些案例表明数智技术能有效提升活动吸引力,但也暴露出技术投入与效益产出失衡、服务覆盖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机制。
6·数智驱动下有效融合模式的构建
数智驱动下青少年图书馆阅读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模式的构建需要从资源协同和服务创新两方面人手。调研数据显示,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成长导师”项目将线下阅读辅导与线上资源库结合,使活动参与人数提升近四成,这种跨平台协作模式为资源整合提供了参考。架构设计应包含数据采集层、智能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以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智慧空间为例,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读者行为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生成个性化书单,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形成了完整的运行链条。运行机制需注重双向反馈,在分级阅读服务中采用动态评价系统,每月根据借阅记录调整推荐策略。实施策略方面,可借鉴用户画像构建方法,通过分析借阅频率、主题偏好等数据特征,建立多维度的分类模型,为不同群体定制活动方案。服务创新应聚焦体验升级,如图书馆引人智能印刷设备,允许读者自助制作绘本并上传数字作品,这种实践不仅使教育内容可视化,还形成了可循环利用的素材库。同时需要注意技术应用的适度性,过度依赖智能系统可能导致基础服务弱化,因此需保留部分传统服务窗口。该模式通过教育数字化实现知识传递精准化,借助实践智能化促进内容生产多元化。这种双向赋能机制使阅读教育渗透率提高,实践活动素材更新周期缩短,为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徐菲菲.公共少儿图书馆一对一服务研究——以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成长导师” 项目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4): 52-54.
[2]梁新华,李成林.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用户画像构建 A[J].文献,2023,5(1).
[3]段知雨.基于分级阅读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少儿荐读服务路径研究——以 ISMAS 模型为视角[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5):47-51.
[4]甘丽晖.少儿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导刊,2022.
[5]孙杰,吴芳.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延伸服务路径设计——以沈阳理工大 学 图 书 馆 为 例 [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Science,2024,42(6).
[6]王世伟.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对于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观察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3,42(384):4.
[7]Kumar, Hemantha. AI IN SMART LIBRARIES: A STUDY OF ITS USE IN AGRICULTURAL LIBRARIES IN KARNATAKA.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7.1(2025).
[
作者简介]
罗莉(1977—),女,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服务。,湖南,常德, 4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