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姚维维
山东省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272300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璀璨明珠,于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审美与文化素养。但当下教学存在方法单一、学生理解浮于表面等问题,致其兴趣缺失,难品诗词魅力。经典文本细读法聚焦文本字词、意象、意境、情感等细致剖析,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词内涵与艺术魅力。教师应积极运用此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生机。
一、经典文本细读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古诗词往往言简意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经典文本细读法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研读诗词,关注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意象,从而能够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通过这种细致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境,避免对诗词的表面化和片面化理解。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经典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能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典文本细读法需要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多种思维方法对诗词进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例如,学生在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时,需要思考意象与主题、情感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不同诗词时,需要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些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通过经典文本细读法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二、经典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诵读感知,奠定细读基础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文本细读法的第一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熟悉诗词的内容,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为后续的细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教师进行范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将诗词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进行指名读和齐读,进一步加深对诗词韵律和节奏的体会。最后,可以配上与诗词意境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行诵读,增强诵读的感染力。
(二)字词剖析,把握诗词精髓
字词剖析是解锁古诗词精髓的密钥。古诗词里,字词皆是诗人心血凝就,内涵深邃,表达精妙。运用经典文本细读法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寻关键字词。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明晰字词的基本义项,再结合诗词语境,精准定位其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同时,要深挖字词的深层意蕴,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剖析,感受其独特表达效果。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 绿” 字,将春风具象化,绘出江南春景,更寄寓诗人思乡深情。教师当善用此法,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品悟诗词真味,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三)意象解读,领悟诗词意境
意象是古诗词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人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在经典文本细读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诗词中的意象,领悟诗词的意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不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但也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具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例如,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不舍;菊花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常见意象的含义,为解读诗词中的意象打下基础。然后,要结合诗词的语境,分析意象的特点和作用。诗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对意象进行选择和加工,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1]。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意象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动态等,以及意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
(四)意境体悟,感受诗词魅力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情感的抒发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在经典文本细读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诗词的意境,感受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体悟意境。一是想象法。让学生根据诗词中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让学生想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山间傍晚的清新、宁静和幽美。二是联想法。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意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2]。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外地思念家乡的经历,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三是比较法。将不同诗词的意境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意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感受两者所营造的不同意境,一个清新明丽,一个凄凉悲苦。
(五)情感共鸣,深化诗词理解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在经典文本细读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对诗词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了这首诗词,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然后,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或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3]。最后,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或者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词情感的感悟,从而加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结论
经典文本细读法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非凡。诵读感知奠定理解基础,字词剖析把握诗词精髓,意象解读领悟深层意境,意境体悟感受独特魅力,情感共鸣深化文本理解。这一系列策略环环相扣,助力学生深入领悟古诗词内涵,提升审美与思维能力,强化文化传承意识。未来教学中,教师需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细读法,积极创新教法,使其在古诗词课堂充分施展效能。此外,教师自身要持续提升文化素养,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方能更有效地引领学生细读经典,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玲. 应用文本细读法,实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J]. 语文新读写, 2024, (12): 93-95.
[2]吴金妍. 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研究, 2023, (33): 120-122.
[3]宋琦.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有效应用 [J]. 智力,2020, (17):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