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关键要点

作者

王维维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三明 366000

引言

随着5G 通信、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正经历从简单自动化向认知智能化的革命性转变。传统基于预设规则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已难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场景化和主动式服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融合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技术的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其核心特征在于系统具备环境感知、行为学习、意图理解和自主决策等智能化能力。

一、设备互联与兼容性

在以 AI 技术为核心的 IoT 智能家居系统下,如何让众多的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并相互协作成为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依赖于对异构设备通信协议的支持能力(例如 Wi-Fi, Bluetooth,ZigBee,Matter)、数据格式标准的能力 (例如 JSON,Tripwire Protocol),并且需要跨越不同的平台进行协同工作。首先,在设备层面上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各种不同品牌型号的传感器、执行器(比如灯泡、温控器、门禁锁具等等)集成到同一个系统当中来;其次是要解决 API 不一致的问题: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厂商生产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自己的私有 API,并且很难做到完全开放给第三方使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入一种类似于“ 中介” 的角色,用于屏蔽掉各厂家之间的差异,使得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只需要面向同一套 SDK 就可以调用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针对云上的部分,则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用来完成动态注册/注销、鉴权(OAuth 2.0)、消息通知等功能,以便于当用户不在家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基本的功能正常运行[1]。

二、数据流与处理

基于 AI 驱动的 IoT 智能家居系统的运行依赖于“ 数据-处理” 两大部分。“ 数据” 的流向和转换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原始感知识别阶段(包括:温度传感器、红外探头等)至高级推理决策阶段(如空调控制、灯光调控、安防监控等),其中涉及了不同层次的数据流转换环节。整个过程实质上是在保证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进行各层次间的高效快速数据传递,并且能随时将数据转化为相应级别上的语义形式的过程。

该系统中的数据首先来自家居场景下的各类终端设备,在这个分布式的感知层里,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当前室内或室外的温度情况;红外探测器会感应出人体是否出现移动;而智能电表能够测量房间内各个电器的工作状态及消耗功率等等,所有来自这类感知层的异质化数据都会在毫秒级别的速率下汇聚到来自多个位置的边缘节点。然后,经过自适应滤波的方法去除掉信号的高频部分从而去掉噪声干扰,并采用时间戳来解决多源时序数据之间的同步问题,使数据保持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接着,再使用轻量化的方式把它们传送到外部的网络环境中去,比如使用 MQTT 这种支持发布/订阅模式的低开销协议来进行消息发送或者使用 CoAP 这种基于UDP 的低延迟协议进行报文传送,边缘网关在此过程中动态压缩数据包,

降低云端负载。

三、AI 模型优化

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主要依赖于 AI模型的优化,如何兼顾模型推理性能和计算成本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2]。为了达到上述目标,AI 模型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现有 AI 算法进行改进;二是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构建新的算法或神经网络体系。对于前者来说,由于原始算法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迭代且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通常会对其进行一些改进或者调整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如本文中的 CNN 架构选择、LSTM 优化等都是基于已有算法基础上的一些改良措施。而对于后者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比如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一个全新的体系、体系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符合当前的应用场景需求、什么样的体系才是最优解呢等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并深入探讨。

四、安全与隐私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安全保障应从设备层、通信层及应用层三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覆盖,并且要融入整个生命期当中:设备层使用硬件级的安全芯片来构建可信执行环境(TEE),利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为每把智能门锁、每一个摄像机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指纹,避免了对智能终端设备本身的身份仿冒;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多层级的数据加密方式,在应用层上采用 SM9 国密算法来进行基于身份的端到端加密,在网络层上则采用了具有抗量子计算能力的量子密钥协商协议,从而保证在公共 Wi-Fi 环境下,不会出现由于监听而造成的视频流或语音命令泄露的情况[3]。针对用户的个人隐私问题,则可以使用差分隐私(DifferentialPrivacy, DP)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将经过仔细调参之后产生的噪声加入智能电表的上报信息之中,既能够对其电量消耗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又能防止第三方获取出住户具体的作息规律。

结束语

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时,需要始终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点:设备互联与兼容性、数据流与处理、AI 模型优化,以及安全与隐私的考量。随着AI 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必将朝着更智能、更人性化、更安全的方向不断演进。随着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将实现更深度的场景感知和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参考文献

[1]江治国.物联网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2(03):20-26.

[2]柴欣欣,商亚东,秦晓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24,14(02):66-68.

[3]贺益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4(0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