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陈盛谷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海口市 571158

关键字: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混合式教学理念;构建方法;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演讲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交流、职场竞争等场合中更好地表达观点、展示自我,还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演讲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其综合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以下几个主要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环境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线下互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情境化的问题解决环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和交流,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英语演讲知识与技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备八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平台,使其能够根据自身智能优势和特点进行学习,发挥特长,弥补不足。

(三)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应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合作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为学生创造了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英语演讲能力。

三、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设计

1.明确课程目标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演讲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演讲构思与组织能力,以及自信的舞台表现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场合下进行有效的英语演讲。

2.优化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模块、演讲技巧模块、主题演讲模块和实践拓展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包括演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类型等;演讲技巧模块涵盖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开场与结尾设计、演讲稿撰写技巧等;主题演讲模块围绕不同主题如文化、科技、社会热点等设计系列演讲任务;实践拓展模块则包括演讲比赛、辩论、即兴演讲等实践活动,满足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需求。

(二)教学资源建设

1.线上资源

精心挑选和制作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学视频采用短视频形式,每个视频聚焦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时长控制在10-15 分钟左右,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反复观看学习;同时,整合国内外优秀的英语演讲视频资源,作为教学案例和拓展素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演讲。

2.线下资源

编写配套的教材、练习册和参考书目,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准备丰富的纸质演讲稿样本、经典演讲集等资料,供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和研读;在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系统等,为线下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本周的学习任务和相关资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进行初步的知识了解和思考。学生可通过留言、讨论区等方式提出疑问,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的初步互动。

2.课堂教学阶段

互动式讲解:针对课前预习中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补充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经典英语演讲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和点评。

演讲实践演练:根据当前课程内容和主题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准备或个人演讲练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演讲稿撰写、PPT 制作、演讲排练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和反馈。

3.课后拓展阶段

在课后,教师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并给出详细的批改意见和建议。此外,定期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其英语演讲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评价体系构建

1.线上学习评价

基于学习平台的数据记录,考核学生的课程视频观看时长和进度、在线测试成绩、讨论区参与次数和质量、作业提交情况等指标,占总成绩的 30% ,以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2.课堂表现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互动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贡献、课堂演讲展示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 20% ,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3.演讲实践成果评价

对学生在主题演讲、比赛等实践环节中的演讲内容(包括主题立意、结构逻辑、语言表达等)、演讲技巧(如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演讲效果(如感染力、吸引力、听众反馈等)进行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 40% ,这是衡量学生英语演讲核心能力的关键指标。

4.课后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作业的质量、原创性、按时提交情况等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 ,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应用情况。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应用

在大学英语演讲课程中选取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周期为一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二)效果分析

1.学习积极性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传统教学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现象。

2.演讲技能提升方面

对比两班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英语演讲水平测试成绩(包括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巧、演讲效果等维度),混合式教学班级学生的各项成绩均有显著提高,整体演讲水平提升幅度大于传统教学班级。

3.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和学习成果,发现混合式教学班级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色。相比之下,传统教学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

五、结论

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大学英语演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演讲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燕,谢冉,王莉华.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英语广场,2024,(25):68-72.

[2]朱汇,李萍,谢凯莉.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海外英语,2022,(23):155-157.

基金项目和编号:《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生英语演讲角度的选择与对策研究》(Hnjg2018-18),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