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桥梁防水排水技术分析

作者

张晓晴

身份证号:130133198803042422

1 桥梁防水排水技术工程价值

(1)结构安全维度:水分渗透导致混凝土碳化速率提升 45%-60% ,钢筋锈蚀风险增加 3.8 倍。从微观层面来看,水分是混凝土碳化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它携带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进入混凝土内部,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等物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碱性,使得钢筋周围的钝化膜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钢筋锈蚀。而钢筋作为桥梁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锈蚀会导致截面积减小、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

(2)运营维护维度:有效防水体系可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62% ,延长大修周期至15 年以上。在桥梁的运营过程中,良好的防水排水系统能够减少水分对桥梁结构的侵蚀,降低结构病害的发生概率。例如,避免了因积水导致的混凝土冻融破坏、钢筋锈蚀等问题,减少了桥梁日常检查、维修和加固的工作量,从而显著降低了养护成本。

(3)行车安全维度:积水面积减少 75% 可降低冬季结冰事故率约 40‰ 在冬季,桥面的积水容易结冰,形成光滑的路面,极大地降低了车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车辆制动距离和失控的风险。当积水面积减少后,结冰的范围也相应减小,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2 关键技术体系分析

2.1 防水层构造技术

(1)材料演进:传统沥青基防水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但存在耐老化性能差、低温易脆裂等缺点。而TPO/PVC 高分子复合卷材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拉伸性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桥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环境变化。此外,这种卷材的生产工艺也更加环保,符合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施工工艺:传统的粘接工艺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导致接缝处的粘结强度不稳定。而热熔焊接工艺通过高温将卷材的接缝处熔融,使其融为一体,形成牢固的连接。这种工艺不仅提高了接缝的强度和密封性,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3)创新应用:自修复纳米涂层技术实现微裂缝自主愈合(修复率≥92% )。在桥梁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防水层可能会出现微裂缝。自修复纳米涂层技术是一种具有智能响应功能的材料,当涂层表面出现微裂缝时,涂层中的纳米粒子会自动迁移到裂缝处,填充并修复裂缝,从而恢复涂层的防水性能。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防水层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2.2 排水系统设计

(1)立体排水网络:纵向坡度 0.3%-1%+ 横向坡度 1.5%-2% 协同设计。合理的坡度设计是保证排水顺畅的关键。纵向坡度能够使桥面的积水迅速流向排水口,而横向坡度则有助于将积水引导至纵向排水通道。通过协同设计纵向和横向坡度,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的立体排水网络,确保桥面在各种降雨条件下都能及时排水,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2)新型排水装置:旋流式泄水口较传统直排式提升排水效率 40‰ 传统直排式泄水口在排水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影响排水效果。而旋流式泄水口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水流在泄水口内形成旋转流动,增加了水流的速度和能量,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旋流作用还能够将水中的杂物分离出来,减少泄水口的堵塞概率。

(3)智能监测:埋入式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渗漏情况(精度± 0.5%RH )。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埋入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防水层和结构内部的湿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湿度异常升高,说明可能存在渗漏现象,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这种智能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防水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

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基层处理标准

(1)平整度控制: 3m 直尺检测间隙 ≤3mm, 。基层的平整度直接影响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如果基层不平整,会导致防水层在铺设过程中出现空鼓、褶皱等问题,降低防水层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因此,在施工前必须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确保防水层能够与基层紧密贴合。

(2)清洁度要求:残留物密度 ≤0.3kg/m2 。基层表面的残留物如灰尘、油污等会影响防水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在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彻底的清洁,清除表面的杂物和污染物,确保基层表面干净、干燥。

(3)含水率监测:基层含水率 ≤8‰ 。过高的含水率会导致防水层与基层之间产生气泡、剥离等问题,影响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基层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确保含水率符合要求。如果基层含水率过高,可以采取通风、加热等措施进行干燥处理。

3.2 节点处理技术

(1)伸缩缝处理:三重防水构造(密封胶 + 止水带 + 导水槽)。伸缩缝是桥梁结构中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因为它需要适应桥梁在温度变化、车辆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伸缩变形。三重防水构造通过密封胶填充伸缩缝的缝隙,止水带增强密封效果,导水槽将渗漏的水引导至排水系统,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水分的渗漏。

(2)防撞墙根部:U 型排水槽 柔性密封复合体系。防撞墙根部容易积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墙体根部的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U 型排水槽能够及时排除积水,柔性密封复合体系则可以防止水分从墙体根部渗入结构内部,提高了防撞墙根部的防水性能。

(3)落水口处理:倒锥形导流结构 + 不锈钢滤网(孔径 ≤8mm )。落水口是排水系统的关键部位,其排水效果直接影响整个桥梁的防水性能。倒锥形导流结构能够使水流顺利地进入落水口,减少水流的阻力和堵塞概率。不锈钢滤网则可以过滤水中的杂物,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管道造成堵塞。

4 质量控制体系

(1)过程检测:采用红外热成像进行防水层完整性检测(缺陷识别精度 1mm2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防水层中的缺陷,如空鼓、裂缝等。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非接触、无损、高效等优点,能够在不破坏防水层的前提下,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2)验收标准:48 小时蓄水试验渗漏量 ≤0.1L/m2 。蓄水试验是检验防水层防水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桥面上进行48 小时的蓄水试验,观察渗漏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渗漏量超过规定值,说明防水层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3)寿命评估:基于Fick 第二定律建立氯离子扩散预测模型(误差率<15% )。氯离子是导致桥梁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氯离子扩散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桥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氯离子的扩散情况,评估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该模型的误差率小于 15% ,能够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论

通过材料创新、工艺改进和智能监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桥梁防水排水体系已形成全要素技术解决方案。建议重点加强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和全寿命周期性能监测,确保防水系统设计寿命与实际服役周期匹配。在未来的桥梁建设中,应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材料,进一步提高桥梁防水排水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桥梁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342-2024)[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2] 王建国等. 新型高分子防水卷材在跨海桥梁中的应用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56(3):45-53.

[3]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桥梁排水系统数字化设计指南[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2.

[4] 李明等. 基于 BIM 的桥梁防水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开发[J]. 施工技术, 2021,50(1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