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下的政治复习课实践体验

作者

侯鹏娟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中学 044300

一、案例背景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实施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提高高考备考复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思辨能力,我在上届高三备考时尝试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系列化项目为主线,可有力促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围绕预设的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生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二、案例描述

进入高三,常考的一些热点问题反复出现。一次周测时,以“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为情境的题型再次出现。题目节选如下:

人才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到2020年培育100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尊重人才的经济学依据。(12分)

该题型设置为依据(原因)类,以精准扶贫、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社会热点为题材设置情境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得分不是很理想,均分为5.61分。从卷面分析来看,学生仅仅从材料中有限的显性关键词中分析出人才对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作用,而材料后隐藏的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力水平提高等深层次作用未能全面概括。学生未能抓住材料背后隐性信息的原因在于知识网络未有效构建,未能理解人才与人才作用结果之间的内在关联。于是,本节课我将引导建立创新人才作用的知识模型作为项目任务主题,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第一环节:请同学们参照答案,再次阅读材料复盘自己的答案,分析失分原因。

陆续有学生说出失分原因,除术语表述不规范、逻辑结构混乱等原因失分外,学生将问题主要归因于未找到隐藏的关键词,未能联系到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竞争等知识。那怎样才能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增强敏感度?我们怎样才能将思路打开呢?此时,我抛出本节课任务:建立关于创新人才的知识模型,打通从人才这一概念出发经推导到达人才多样化作用结果的思考路径。

第二环节:以此题材料为情境,将与人才相关联的知识系统梳理并构建思维导图,由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继续深挖关键词,组内商讨思路相互补充,边梳理边绘制。大多数小组较容易地实现了将本题情境所呈现的三条线索:人才——劳动者、资源——生产力;人才——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扶贫。思路虽然根据材料情境有所拓展,但被该题束缚,未能完全将知识体系重塑。

此时,我给学生提供拓展思路的建议,列举了可以从经济生活中四大领域思考,也可以从人才作为经济生活的重要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继续思考等。这时,有同学补充说曾经在同类型题中考查过人才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于是,学生沿着新的思路继续挖掘建构,边翻看原有知识积累与习题资料边进行补充。

经过同学们充分讨论,人才的作用领域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国内部分又增添了人才对企业竞争力、共同富裕、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用等若干条知识线,领域逐渐宽泛,脉络越发清晰。

第三环节:小组展示与评价。每组推荐一名组员展示本组成果,各小组思维导图内容与形式既有共性特点也有个性差异。同学们从生产力、资源等基本概念入手,将人才对经济发展各方面的作用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任务完成过程是小组内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学生展示时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十分清晰。小组之间的互评与补充交流也很热烈,教师就各组展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第四环节:实践与应用。学生再次分析本题并对照答案,此时更能理解答案设置的理由。同时,当堂展示与创新人才有关联的类型题让学生分析试做,提高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已建构的知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项目式学习后的价值感。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教学,虽然出现了因未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关试题造成资料翻看时有疏漏,个别小组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因中途思路变化未完成任务外,总体上达到了本节课预定任务时预想效果,同学们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呈现的成果都可圈可点,令人惊喜,项目式学习的好处体现明显。

启发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向更高进阶。学生对于以人才为核心的知识模型建立起来,在解决情境问题时可利用这一体系中的任一环节关联到临近知识,锻炼了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更加系统化,逻辑脉络更加明晰,对于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科素养提升。项目式学习坚持学生立场和学生本位,课堂活动开展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教学方式的选择在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和方法指导,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项目任务,夯实了学生主体地位,让主动思考切实在课堂发生,让完成项目后成功体验成为学生持续探索的动力。学生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关系放在情境问题中进行理解,对于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有重要作用。

引导思维建模,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学生在项目任务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分析研究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逐渐将零碎的知识建立关联,形成概念及关系结构模型。用思维导图呈现研究成果的过程已成为学生研究、探索和构建思维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对于学生高三二轮复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式学习课堂可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