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作者

毛雷 吴东爽

哈尔滨石油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领域高速发展阶段,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需求,并主动承担人才培养责任,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基础建设,便于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教学环境;并借助调整教学模式、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实现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革新;为人工智能教学做铺垫,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实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教学;有效措施

高校通过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教学,便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优化调整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环境较差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虽然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逐渐普及,但是部分高校的教学环境较差,缺少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降低计算机教学质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求。计算机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若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会导致其在课程安排上更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忽略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降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率,难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技能,影响计算机教学效果。同时,若计算机机房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加剧计算机设备的磨损和消耗,提高机房管理难度,增大计算机设备的故障频率,无法满足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设备应用需求。

1.2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中,若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导致计算机教学难以起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作用。第一,高校在制定计算机人才培训方案时,没有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仍沿用旧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无法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第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人工智能实践中的遇到的专业问题,降低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不符合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

1.3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落后问题,难以为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支持。首先,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虽然认识到人工智能教学的重要性价值,但是仍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无法将人工智能知识融入进计算机教学中,不能丰富计算机课程内容,既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对人工智能知识理解不足,仅按照计算机课程教材和大纲进行教学设计,不仅会影响人工智能教学的融合应用效果,还难以实现计算机教学价值,不能起到对学生的有效培训作用。最后,部分高校的教学软件相对落后,无法为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助力,导致教师不能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阻碍人工智能教学顺利推进。

2.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人才应用需求逐渐增多,为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应通过改善教学环境,为计算机教学提供资源保障。第一,高校应积极开展计算机机房建设工作,提高机房和计算机设备的数量,以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同时,为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应控制计算机使用频率,定期对计算机保养和维修,降低计算机故障概率。第二,为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高校应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丰富多媒体设备资源,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不断探索计算机课程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便于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第三,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对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将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和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连接,营造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

2.2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2.2.1确定教学方向

为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需设立明确的计算机教学目标,既要满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又要适应计算机教材的课程安排,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便于充分展现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能力,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在确定教学目标前,高校应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掌握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明确计算机教学方向。

2.2.2实践应用

在理论课程教学时,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涵盖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理念和算法原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并为后续开展实践教学做铺垫。在实践教学阶段,为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人工智能工程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并发现自身在人工智能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同时,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应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为促进科技进步奠定人才基础。

2.3创新教学方法

2.3.1调整计算机教学模式

为保障计算机教学效果,应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调整计算机教学模式,便于为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奠定基础。高校应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在线下教学阶段,教师应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ICAI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搜索功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教学工作充分结合,拓宽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途径,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同时,在线上教学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育平台,既要丰富平台的教学资源储备,又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教育平台的人机交互功能,便于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2.3.2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

教师是计算机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效果。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高校应开展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做铺垫。第一,高校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和教师大会,便于为教师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不仅要让教师及时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应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此外,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了解到数字领域、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便于促进跨学科交流,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第二,为保障教学队伍的专业性,高校既要做好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还应积极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教学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结语: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环境差、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教学的应用需求。为优化计算机教学效果,高校应明确教学目标、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人工智能教学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满足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助于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柏铨.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科技风,2024(33):31-33.

[2]张福美.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