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探究

作者

田维品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 615899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关键期,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创造力、提升人文素养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包括课时压缩、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初中美术课堂现状,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整合课堂要素构建教学策略,优化实践路径,希望能够提供切实可行建议,促进初中美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初中美术课堂现状分析,高效教学模式探索

课程地位边缘化趋势明显,多数学校将主要精力投入主科教学,美术课程常被挤占或调整。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化,部分教师仍停留于讲授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性较弱。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作品完成度,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显著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美术教室与必要材料。

项目式学习模式值得推广,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围绕艺术主题展开探究。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从构思、草图到最终实施,培养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亲身参与,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传统师生关系,构建平等交流环境,可通过小组创作、艺术评论会等形式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数字平台拓展课堂边界,引入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探索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特点选择适合模式。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强调艺术素养全面发展,不仅培养技能更重视审美能力、创造力培养。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建立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多维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二、初中美术课堂要素整合,高效教学策略构建

教师对于课程内容选择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目标设定需具体明确,依据认知、技能、情感三维目标体系设计。教学环境营造强调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双重优化,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布置艺术角等方式创设艺术氛围,构建开放包容氛围,鼓励创新尝试。情境导入策略使用悬念设计、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问引导策略运用开放性问题激发思考;示范点拨策略适时解决学生困惑,材料探索策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材料表现方式;作品赏析策略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背景等多角度分析。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引入校外资源,挖掘社区资源整合数字资源。评价机制改革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档案袋评价实施动态评价,强调自我评价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与成果。

以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 课设计纹样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取探究 - 创作 - 应用三步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纹样案例,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开始展示精选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纹样特点与构成规律。介绍纹样基本类型(单独纹样、连续纹样、适合纹样)与设计原理(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示范演示纹样变化方法,如提取自然形态关键特征进行程式化处理。组织学生分组实践,每组选择不同主题进行纹样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学生互评作品创意性与实用性。引导学生思考纹样应用场景,如服装图案、包装设计、文创产品等,拓展学习深度。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纹样设计技法,更理解纹样文化内涵与现代应用价值,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

三、初中美术课堂实践优化,高效教学路径完善

对于欣赏课可采用赏析 - 讨论 - 创作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技法课注重示范 - 练习 - 反馈循环,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创意课强调思维激发,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综合课整合多种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翻转课堂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课堂时间用于深度讨论与实践;游戏化教学引入竞赛、角色扮演等元素;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梯度任务。学科融合实践应加强,如美术与语文、历史、科学以及技术等学科结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4 课装饰画教学实践中,可采取情境体验 - 技法探究 - 创意表达教学路径。课堂伊始,教师展示各国典型装饰画作品,如墨西哥民间装饰画、俄罗斯套娃、我国剪纸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装饰艺术特点。引入主题我眼中的美丽家乡,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技法探究环节,教师示范装饰画基本技法,如夸张变形、平面化处理、色彩对比等表现手法,学生尝试局部练习。创意表达阶段,学生构思表现家乡特色元素(如地标建筑、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运用装饰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教师关注差异化指导,针对绘画基础薄弱学生,提供简化图形模板;对能力较强学生,鼓励尝试复杂构图与多元材料综合运用。作品完成后进行艺术画廊展示,学生担任小导游介绍自己作品创作理念与表现特点。评价环节采用三维评价法,即自评、互评、师评。课后延伸任务为创作装饰画明信片,赠送亲友,实现艺术社会价值。此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创设、技法指导、创意激发以及成果展示等环节,实现装饰画教学全方位优化,培养学生审美表达能力与文化自信。

结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需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包括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要素整合、实践路径优化等方面。成功的美术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验与参与;强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重视学科融合,拓展学习视野。未来美术教育发展应进一步强化课程整合力度,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完善评价体系改革。教师需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适应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雅琼 . 基于拓展艺术的农村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探究 [J]. 科学咨询,2021(21) :212-213.

[2] 赖耕辉 .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 [J]. 魅力中国,2021(51) :243.

[3] 丁侃 .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J]. 辅导员,2022(13) :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