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童春燕 通讯作者:杨婷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通过选取92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比分析了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康复效果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骨质疏松;自我管理;效果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为期两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探讨其对骨质疏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2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诊断和骨密度检测,确诊为骨质疏松。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了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为:年龄大于50岁,符合骨质疏松症高发年龄;患者需要有能力配合研究,包括理解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根据研究需要参加各种评价和处理。排除标准为: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的患者,因其可能影响到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恢复过程;患有恶性肿瘤或其它严重病症的患者,会使患者体质变差,不能承受研究的介入;对于近期有手术或骨折的患者,由于术后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难以精确评价手术治疗的疗效。按入选与排除标准,共9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6人。在基线数据方面,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数据基本一致,从而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药物说明书的内容就是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保证患者能正确、安全的用药。通过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症状、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患者,从而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总体的生活指导是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中心思想是针对患者的特殊状况和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心理疏导方案、生活习惯指导和运动康复方案。具体而言,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康复需要等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康复等。通过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使其消除消极情感,增强心理弹性。要让患者养成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让患者多做一些运动,比如重量训练、有氧运动、平衡训练等,这样才能改善体质,达到康复的目的。定期通过电话或家属访视,掌握患者的康复进程及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指导[3]。
1.3评估指标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效果的影响,制定了以下评估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在用药依从性、饮食管理、运动习惯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内容涵盖了患者日常用药的规范性、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运动锻炼的规律性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
康复效果: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的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改善情况。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缓解的效果[4]。
2研究结果
2.1自我管理能力
实验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饮食管理、运动习惯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2康复效果
2.2.1骨密度变化:经过两年的干预,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平均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2疼痛程度变化: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更佳。
3讨论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康复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以“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机理”为切入点,突破传统护理中忽略个体差异,构建“评价-规划-执行-反馈”的动态干预模型。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生活习惯和精神状况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可以提高健康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比如,根据不同患者的运动耐受程度,设计分级锻炼方案,不仅可以规避运动伤害的危险,而且可以通过渐进式的目标设置来提高自我效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了健康教育从单向知识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过程,并将其更好地转化为患者的自律健康行为。定期随访机制通过持续的行为监督和正向强化,帮助患者克服了健康行为维持中的动机衰减问题。在康复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骨量增加、疼痛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行为干预与生理指标之间的互动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骨质疏松患者的全面康复。这种护理模式不仅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要义,更为实现精准医疗时代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了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周晶, 李鹏, 苗娜. 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评《积水潭脊柱外科护理与康复》[J]. 世界中医药, 2024, 19 (16): 2538.
[2]周晓英, 袭玉荣. Guided Care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24, 43 (16): 169-173.
[3]张红艳, 王胜利, 杨广杰, 刘倩. 延续护理在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0 (22): 3438-3443.
[4]邱佳萍. 健康管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 (27): 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