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作者

苏芹

广东省廉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湛江 524400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当中,加强对激励策略应用的重要性不断突出。通过运用多种有效的激励策略,将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地激发出来,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围绕着德育工作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路径进行探讨,以供专业人士进行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日益推进形势之下,初中德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诸多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作为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激励策略的应用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内部潜能激发出来,还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当中,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既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班级活动中,通过设置“优秀表现奖”或者“学习进步奖”等,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在学习上取得优异表现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能够有所回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诸如小组讨论以及知识竞赛等,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奠定重要基础[1]。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特点,通过运用有效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班级中设置优秀干部以及文明学生等,充分地表彰与肯定表现优秀的学生,使其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或者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德育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道德的重要力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遵守校纪校规以及社会公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通过运用多种激励方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标准,充分地肯定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鼓励学生在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深入学习与探索。其中,对于在体育与艺术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而言,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比赛或者活动等,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示。而对于在一些学术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等活动,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运用个性化的激励方式,充分地肯定学生的优势,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2]。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一)个性化激励,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当中,作为初中班主任在应用激励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每一个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才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制定激励方案过程当中,必须保障其个性化特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比如,对于性格内向且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通过设置“进步之星”这一奖项,充分肯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强大的自信心。而对于性格外向且活泼开朗的学生来说,通过可以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或者让这部分学生担任班级职务等,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总之,个性化激励方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充分地重视和尊重,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二)正向激励与负面反馈相结合,营造积极氛围

在具体运用激励策略过程当中,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以正向激励为主,并适当地采取进行一定的负面反馈。其中通过表扬、奖励等正向激励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而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负面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帮助学生进行改进。与此同时,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当中,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德育积分榜,以量化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其中,对于在德育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来说,要及时地给予他们表彰和奖励。而对于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与他们展开面对面的谈话,并向他们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总之,通过将正向激励方式和负向反馈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

(三)家校合作,共同实施激励策略

在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当中,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加强家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要与家长展开密切的沟通,加强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密切关注,推进教育合力形成。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过程当中,可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并引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采取相关激励措施。与此同时,班主任通过组织开展家长会或者主题班会等,让家长能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使其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此获得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活动,保障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当中,初中班主任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个性化激励、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正面激励和负面反馈相结合等方式,将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地激发出来,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望未来,教育工作者应当展开对激励策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丽.论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家长,2021,(34):73-74.

[2]王俊.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69-170.

[3]石飞虹.探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2021,(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