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

马吏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目标。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美术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局限性。项目化教学以其独特的跨学科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活力,成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概述

(一)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图像识读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等进行观察、识别和解读,理解其形式与内涵;美术表现是学生运用多种美术媒介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创意;审美判断体现为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审美现象进行感知、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勇于创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则强调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意识。

(二)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美术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完成项目。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境性,项目通常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文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综合性,项目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美术技能的综合运用,打破学科界限;三是自主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能够自主规划、探究和解决问题;四是过程性,注重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最终成果。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项目主题

在设计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时,教师应紧扣美术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确定项目主题。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 “我的校园” 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素养。学生通过观察校园的建筑、花草树木等,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校园的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开展 “家乡的传统文化” 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和审美判断素养。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民间故事等,然后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新表达,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美术作品,在传承和创新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二)设计项目任务与学习活动

任务分解:明确项目主题后,教师要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在 “家乡的传统文化” 项目中,子任务可以包括:收集家乡传统文化资料(如走访民间艺人、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分析和整理资料(提炼文化元素和艺术特点)、制定创作方案(确定作品形式、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美术作品(如制作剪纸作品、绘制民俗风情画、设计传统工艺衍生品等)以及展示与评价作品。

学习活动设计:为了完成各个子任务,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收集资料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采访活动;在创作阶段,安排小组讨论、教师示范、个别指导等活动;在展示与评价阶段,采用作品展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 “我的校园” 项目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绘画任务,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写生,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校园景物的形状、色彩和空间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绘画构思;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技巧方面的问题。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以 “环保主题艺术创作” 项目为例,该项目结合当下社会对环保的关注,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实施,学生能够运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启动:教师通过播放环保主题的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等方式引入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环保问题,确定项目的具体任务,即创作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在校园内举办环保艺术展览。

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环保知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在创作阶段,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废旧物品制作雕塑、绘制宣传海报、创作环保主题绘画等。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和创意启发,如帮助学生解决废旧物品加工的技术难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构思作品。

成果展示与评价:举办环保艺术展览,邀请全校师生参观。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向参观者介绍作品的创作理念和环保寓意。评价环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作品的创意、技巧、环保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 “环保主题艺术创作” 项目,学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美术技能方面,学生熟练掌握了多种美术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在创意实践方面,学生的作品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学生通过项目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将环保意识传播给更多同学。此外,项目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确定项目主题、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与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与支持等实践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教师能力、教学时间与资源、学生个体差异等挑战,但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安排与资源配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应对策略,可以逐步克服这些困难。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化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有望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小学美术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尹少淳。美术教育:从观念到方法 [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3] 夏慧贤。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 刘徽。大概念驱动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