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董艳芳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和瑞第一小学校 山西省 大同市 037000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积极推行作业分层设计。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策略展开具体研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带去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发挥着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作业分层设计成为必然选择。作业分层设计,有助于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更能激发潜能的作业任务。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具有多方面关键意义,对学生个体成长、课堂教学优化都影响深远。从学生角度看,能有效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不同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起点不同,有的在基础运算、概念理解上尚需巩固强化,有的则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渴望深度探究拓展。分层设计让基础薄弱学生专注于基本公式背诵、简单四则运算、图形基础特征识别等作业,扎实根基,逐步积累学习的信心;中等水平学生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稍复杂几何图形求解中深化知识运用;学优生投身于数学规律挖掘、跨学科融合实践、生活复杂建模等拓展任务,充分释放潜能,不同层级学生借此各得其所、持续进步。对教学进程而言,有利于精准把控学情与高效施教。教师借助分层作业完成情况,清晰洞察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不再“盲人摸象”,及时校准教学方向、调整内容详略,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紧密配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1.基于学生能力分层,定制作业起点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别,分层设计要综合考量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度、学习自主性等要素。基础薄弱学生需巩固基础知识、熟稔基本运算,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中等水平学生强化知识关联运用,提升解题熟练度与思维灵活度;学优生则以拓展创新为导向,深挖知识内涵、探索前沿应用。精准分层能让作业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习热情,规避因难度不适导致的消极情绪,促使各层学生在适宜挑战中成长。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基础层学生布置“一个正方形边长 5 厘米,求其面积”“长方形长 8 分米,宽 3 分米,面积是多少”这类直接套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作业,强化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与运用。中等层安排“有块长方形菜地,长 12 米,宽比长短 4 米,求菜地面积”,需先分析条件、求出宽再计算面积,锻炼逻辑思维与知识整合能力。学优生则挑战“用多个边长 2 厘米正方形拼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哪种周长最短,为什么”,从面积拓展到周长变化探究,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

2.紧扣知识难度分层,铺就进阶路径

作业依难度分层,从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到思维拓展,契合认知规律。基础题助力学生扎实掌握概念、法则,搭建知识框架;提高题促使知识点融会贯通,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磨砺思维品质;拓展题激发创新意识,探索数学规律、跨学科应用,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各层难度递进,助力学生稳步跨越学习阶梯,强化数学素养。

例如,在“混合运算”作业设计中,基础作业教师可以设定“24 + 36÷6×5”“(15 - 8)×(20÷4)”此类单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明确运算顺序、提高计算准确率。提高层则布置“商店进文具,笔记本每本 5 元,水彩笔每盒 12 元,买 3 本笔记本和 2 盒水彩笔,付给售货员 50 元,应找回多少元”,结合生活购物情境,考查括号运用与多步运算能力。拓展层可以设计“用 1 - 9 九个数字,不重复组成一道结果为 100 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可添加括号)”,激发探索与创新精神,突破常规运算思维。

3.创新作业形式分层,激发多元智能

单一书面作业易使学生乏味,多元分层可焕发数学学习活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新作业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愿,结合书面作业、实践作业、探究作业等多元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丰富多样化的作业中锻炼数学综合素养,更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设计“圆”这一单元的作业时,对于基础层面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常规的书面作业,像“已知圆半径 3 厘米,求周长和面积(分别列出公式计算)”“画一个直径 6 厘米的圆,并标注圆心、半径、直径”,巩固概念与公式运用、绘图技能。对于中等层面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同时,适当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测量自行车车轮半径,滚动一周,计算路程,验证圆周长公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实施分层评价反馈,驱动持续进步

评价反馈是促进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保障,分层评价匹配分层作业,依各层目标衡量学生成果,反馈精准且具建设性。基础层着眼规范性、完整性,给予肯定激励,筑牢自信;中等层聚焦思维拓展、解题技巧精进,指引深化方向;学优生侧重创新见解、前沿探索成果,激发高远追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明晰优势短板,进而因材施教,让学生收获适配激励,催生内驱力,迈向更高学习层次。

以批改作业为例,比如对于“百分数应用”的作业,基础层学生作业评价侧重算式规范、计算无误,评语如“解题步骤清晰,百分数转化小数很准确,继续保持”;中等层看重思路优化,“你用线段图清晰展现数量关系,百分数计算也熟练,若换种设未知数思路,解法会更简洁哦”;学优生则可以赞其创新,“你巧妙结合利率、折扣知识解决复杂利润问题,思维独特,能否拓展到产业链成本核算模拟,深入探究经济奥秘?”。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是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新自身教学思路,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分层作业设计,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划分层次,紧扣知识难度,创新作业形式,及时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康军.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2,(26):20-22.

【2】房琳.浅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125-127.

【3】郑玲.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