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

作者

张慧君

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泸溪 416100

摘要: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对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措施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明确意识到预算一体化在财务管理转型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加大工作开展力度。同时还要认真地分析工作中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

1、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提升内控效果。在财务管理转型中,内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有效的保障机制。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内控的目标相同,也就是实现第五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可以相互促进和支撑。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单位能够确定内控目标,提升相关经济活动的效益及规范性,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单位依据规定流程开展预算相关工作,能够约束内控流程,优化内控效果[1]。此外,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持续的监控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定期做出评价,便于单位及时找出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加强内部监督,以免产生财务风险。

第二,可以提升资金使用率。事业单位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以及社会捐赠,高效地利用资金,意味着单位可以合理的应用有限资源,发挥自身职能,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财务管理转型的路径之一。基于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帮助单位实现预算全覆盖,依据预算严格的管控相关经济活动,保证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减少浪费问题。单位还能系统的了解财务情况及资金使用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完善管理工作流程,优化财务管理效果[2]。

第三,能够合理的配置资源。基于应用一体化预算管理平台,单位能够统一管理及配置相关部门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其使用效益。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包含所有部门及环节,要求相关部门间加强配合。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单位能够促进内部沟通及协调,提升相关部门的沟通及协作效率,优化配置资源,减少重复配置、浪费问题。

2、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中的问题

第一,预算的执行力不足。首先,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管理的落实程度不够。预算编制审核通过之后,各机构要与财务部门一起参与到管理中,如果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就会影响到预算工作的开展,出现较多的影响因素,这时有部分财务人会依据领导或是自己想法对预算指标进行随意调整,限制了管理的执行效果[3]。其次,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度较慢。在审核通过后,等待预算指标下达还需要一段时间,相关工作由于资金未到位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开展,限制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年底突击赶预算进度也会影响到执行效果。

第二,预算考核机制比较单一。单位的预算考核,只是针对预算结果实施考核,没有考核预算产生的偏差率,对于预算报送质量与及时率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使得相关业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会提高金额,报送不真实的预算数据实施审核,不仅增加了预算审核部门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影响到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另外,并未设置统一的奖惩机制,通常是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结合部门和职工预算落实情况以及单位经营情况明确,无法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限制了预算指标的落实。

第三,缺乏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很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注重项目以及经费的争取,然而对后期经费运用情况则缺乏监督管理,一些单位并未建立健全的预算评价制度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整体的检验,很难用考核结果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因此,财务部门需要积极建立健全的评价考核制度体系,实时跟踪所有部门预算经费运用情况,防止产生浪费问题。

3、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措施

3.1优化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提供依据,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单位和有关负责经营预算管理的部门,需要制定不同层级的管理制度,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具体而言,可以就三方面制定制度体系,如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第一,应结合单位预算管理总制度,清楚预算管理目的、组织架构,管理内容主要有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等。第二,就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三方面制定相应板块内容以及实施细则。在预算编制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为相关部门编制预算提供依据,确保单位内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及标准;在预算执行上,也要制定规范,其中要清楚的规定执行的频率、时间、职责划分等,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在预算考核方面,需要制定考核办法,提出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落实的相关奖惩措施,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清楚阐述考核办法的标准,公示考核的落实流程等。

3.2完善预算执行控制

第一,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依据财权和事权统一的标准,对预算执行任务进行科学的划分。第二,提升预算约束力。预算编制的约束力会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水平,预算管理的刚性就是提升预算约束力的有效方式。单位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实施加强预算约束力,改善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粗放性、随意性问题。第三,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单位经费支出容易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固定资产购置,易受市场情况影响,使得出现超出预算支出的问题。对此,单位就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在出现超过预算范围的支持项目时,要第一时间汇报给单位,得到权限之后再支出经费,及时的调整预算编制。

3.3加强预算管理监督

单位要想发挥出资金的使用价值,合理的配置单位资源,需要注重预算管理一体化,严格的执行,构建预算监督体系。第一,要先成立预算监督部门,确保其独立性,实施预算监督,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预算出现不合理使用的问题,确保预算编制的内容有利于单位发展。第二,可以缩短政府财政部门对单位预算审批的时间,及时给单位拨款,确保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提升工作质量,促进单位的发展。还要监督财务人员,组织他们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在规定范围内完成预算编制,提升财务人员在监督中的工作效率。单位要监督预算使用过程,避免出现风险,第一时间发现以及消除隐患。在预算执行之后,要及时的总结,由监督机构整理工作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正。

3.4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单位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对预算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单位相关部门要依据目标性原则,合理的制定绩效评价机制,让预算实施机构能够依据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实施预算工作。标准的设施应该实现多元化,依据单位情况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注重可量化的中心目标,把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联系;还要落实单位问责制度,各层次预算管理人员要定时的汇报工作情况,针对预算执行力较差的单位,应该进行通告,相关部门应结合检验结果,明确第二季度财政拨款。

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转型,能够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贤梅.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路径研究 [J]. 冶金财会, 2024, 43 (12): 94-96.

[2]黄月.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 (18): 179-181.

[3]袁哲,黄晓翠,姜舒心,等.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J]. 会计师, 2024, (14): 111-113.

作者简介:张慧君(1985.10),女,苗族,湖南泸溪,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工作方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