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作者

李佳煊 苏薇 马雨婷 孙佳丽 卜倩倩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是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实践,对促进农村儿童全面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8所农村幼儿园的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数据,系统分析当前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家园社协同中存在参与不足、资源匮乏、沟通低效等问题,主要受观念、经济、技术等因素制约。基于此,本文从政策支持、机制完善、技术赋能等角度提出优化路径,为提升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环境立德树人;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

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幼儿园的协同育人工作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农村儿童全面发展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农村幼儿园在协同育人实践中面临着家庭参与不足、资源匮乏、社会支持薄弱以及技术应用滞后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深刻制约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构建与实施。面对这一现状,深入剖析问题成因、系统探索解决策略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现状的全面梳理与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手段的赋能,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能够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进而推动农村幼儿园教育从传统模式向协同育人新模式的转型升级,为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幼儿园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家庭参与不足、幼儿园自身能力有限、社会支持薄弱、政府保障不到位以及网络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深入剖析现状并找准问题根源是提出针对性策略的前提。

1.家庭参与方面:部分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参与积极性较低,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渠道单一且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合力。

2.幼儿园自身方面:农村幼儿园在师资力量、资源利用和家园合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教师专业培训欠缺,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导致协同育人效果受限。

3.社会支持方面: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缺乏合作机制和平台。

4.政府保障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评估体系缺失,影响了协同育人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实施效果。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的因素

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工作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观念、经济、资源、沟通和技术因素是主要障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协同育人工作的推进。

1.观念因素: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教师和社区对协同育人理念认知不足,缺乏实践动力。

2.经济因素: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制约了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3.资源因素: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匮乏,社会资源整合难度大,难以满足协同育人需求。

4.沟通因素: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技巧,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协同育人效果不佳。

5.技术因素:网络技术普及程度低,教师和家长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限制了网络在协同育人中的功能发挥。

三、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策略

本文提出的协同育人策略从五个方面入手,旨在系统性地解决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各方教育观念;整合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优化协同育人环境;搭建信息化和线下沟通平台,提升沟通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协同育人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协同育人空间,这些策略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这一体系的实施将为农村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村幼儿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1.面向家长的宣传教育: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其参与幼儿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例如,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

2.面向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协同育人专题培训,邀请教育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协同育人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协同育人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的创新。

3.面向社区的宣传倡导:通过社区公告栏、文化活动等形式,宣传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提升社区居民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鼓励社区组织支持幼儿园教育,形成家园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协同育人环境

1.挖掘社区资源:幼儿园应主动与社区合作,开发和利用社区内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例如,利用社区图书馆、文化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邀请社区内的能工巧匠、退休教师等为幼儿传授传统技艺,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

2.争取社会支持: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物资支持和专业服务。例如,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教育基金,用于改善幼儿园设施;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

3.优化幼儿园内部资源: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配备适合幼儿使用的教学设备和玩具。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增加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搭建沟通平台,提升协同育人效率

1.建立信息化沟通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幼儿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幼儿园动态、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2.丰富线下沟通形式:定期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社区座谈会等,加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例如,每月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3.加强沟通技能培训:针对教师和家长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双方的沟通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学习如何与不同文化水平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减少沟通障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增加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协同育人专题培训,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实际开发特色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例如,开发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提高教师待遇、设立优秀教师奖励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稳定教师队伍。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协同育人空间

1.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幼儿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在线教育平台等,及时发布幼儿园动态、教育教学资源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网络课程、亲子互动活动等,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2.开展网络培训与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和家长参加网络培训,提升其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筛选和应用能力。例如,通过线上讲座、直播等形式,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和家长讲解现代教育理念和协同育人方法。

3.推动家园社网络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家园社互动群组,方便各方随时交流信息、分享经验。例如,通过微信群开展线上家长会、社区教育论坛等活动,增强家园社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四、结论

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是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协同育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沟通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协同育人质量,促进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未来,需要政府、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持续优化协同育人环境,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的指导意见》[Z]. 2023.

[2]张丽华, 王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 教育研究, 2022(6): 45-52

[3]李强.《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3): 78-8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环境立徳树人背景下农村幼儿园高质量协同育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202410452086)的项目成果。

指导老师:1.孟凡蕾,临沂大学副教授;2.张利芹,临沂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