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分析
李国忠
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期间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受试者均衡分配至针刺组(n=45)与吸入组(n=45)。针刺组使用针刺麻醉;吸入组采用吸入麻醉。两组均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刺组术后1天、3天、7天MMSE评分显著高于吸入组;针刺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67%、4.44%,低于吸入组的20.00%、15.56%;局部血肿发生率8.89%,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针刺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麻醉;吸入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引言:
老年患者因其生理机能减退、多伴有基础疾病等特点,在围手术期易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各种并发症。目前,吸入麻醉与针刺麻醉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但对比研究针刺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为有限。由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临床麻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均衡分配至针刺组(n=45)与吸入组(n=45)。针刺组性别构成为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65-78岁(均值71.3±4.2岁);干预组性别构成为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66-80岁(均值72.1±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年龄≥65岁,性别不限,符合老年患者定义。
(2)身体状况适合接受手术及麻醉。
(3)拟行择期手术,手术时间预计在2小时以内,排除急诊手术病例。
(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1)既往有明确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病史。
(2)有精神疾病史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镇静药物。
(3)术前3个月内曾接受全身麻醉或重大手术,可能影响认知功能评估。
(4)存在针刺麻醉禁忌证,如局部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或穴位区域解剖异常。
1.3方法
2.针刺组麻醉方案
(1)术前准备:术前30分钟医护人员选取百会、内关、合谷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针刺操作:医护人员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25mm×40mm),垂直进针,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调整深度,以得气为度。
(3)电针刺激:医护人员连接电针仪,频率设置为2/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持续刺激30分钟。
(4)术中管理:术中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辅助小剂量镇静药物。
(5)术后处理:术后24小时内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认知功能变化。
3.吸入组麻醉方案
(1)术前准备:常规禁食禁饮,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
(2)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
(3)麻醉维持:吸入1.5%~2.5%七氟醚,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
(4)术中管理:医护人员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七氟醚浓度,必要时追加芬太尼。
(5)术后处理:术毕停止吸入七氟醚,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医护人员拔除气管导管。
1.4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评估:评估患者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
②不良反应记录: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局部血肿等。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借助SPSS2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收集的数据。对于计量资料,统一以()的形式呈现,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而计数资料则用具体的例数以及百分率(%)表示,使用卡方x²检验。若P值小于0.05,就表明所对比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
针刺组术后1天、3天、7天MMSE评分显著高于吸入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针刺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67%、4.44%,低于吸入组的20.00%、15.56%;局部血肿发生率8.89%,高于吸入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麻醉在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优势。针刺麻醉可针刺刺激特定穴位,维持神经递质平衡,改善认知功能。同时针刺可促进脑血流灌注,增加脑组织氧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除此之外,针刺还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术后炎症因子,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损害认知功能。
安全性方面,针刺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吸入组,可能与针刺调节胃肠功能、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有关。但针刺组局部血肿发生率略高,需进一步规范临床操作,严格规范进针深度、避免反复穿刺等,但针刺麻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仍低于吸入麻醉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针刺麻醉对不同类型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优化针刺麻醉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综上所述,针刺麻醉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且总体安全性优于吸入麻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华娜,陈德全,林保留.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和术后谵妄的影响[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2024,13(02):138-141.
[2]吕新,张庆超,邹冲.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5):55-57.
[3]解建,郭君.针刺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MMP-9、BDNF蛋白水平的影响[J].肿瘤药学,2023,13(01):84-88.
[4]王美芳.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02):117-119.
[5]王雅杰.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