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及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对策研究
马善润 杨劭涵 姜月浩 于镇铭 曲艺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00
一、引言
历史作为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根基,对于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理应承担起传播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的职责。鉴于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其历史观念极易受到外界文化产品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影视剧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与影视剧传播特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为名,解构并歪曲历史事实,质疑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目的在于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对思想理论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该思潮无视历史事实,以主观和扭曲的方式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其本质在于否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消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试图引发民众对自身历史的错误认知和价值迷失。
(二)影视剧传播特点及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关联
影视剧具有传播范围广、感染力强、受众参与度高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影视剧通过多种平台广泛传播,包括传统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等,能迅速覆盖不同年龄、地域、职业的观众群体。其生动的影像、曲折的剧情、立体的人物塑造,很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使观众在娱乐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其中历史观的影响。融媒体视域下 , 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对象年轻化、传播手法多样化和传播内容娱乐化的新态势。这些新态势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弱化了人民群众对“四个自信”的坚定 , 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污染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三、大学生历史观现状及影视剧影响调查
(一)大学生历史观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与校园访谈发现,多数大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有一定了解,但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较为浅薄。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测试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表面信息,但对于这些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因素、政治矛盾等深层次问题,能够准确回答的学生比例较低。且有部分学生受网络流行观点、影视作品影响,存在历史认知偏差。例如,一些学生在观看过多含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影视剧后,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拜度降低,甚至出现质疑英雄人物合理性、伟大性的观点。部分学生在讨论历史人物时,更倾向于从现代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角度进行评判,忽视了历史人物所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难以理解历史人物行为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二)影视剧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机制
大学生课余休闲时光充足,影视剧是其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精彩的历史剧能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索历史知识,拓展视野。例如,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生动的人物刻画、宏大的叙事格局,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吸引了众多大学生观看。许多学生在看完该剧后,主动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资料,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思想潮流以及历史人物的命运抉择,从而增强了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认知与理解,激发了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
四、应对影视剧历史虚无主义、培育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对策
(一)优化高校思政课程与历史教育
高校应强化思政课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学,结合具体历史案例,深入讲解历史发展规律、阶级分析方法等,提升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更替过程中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别力与抵抗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实地参观过程中,通过讲解员对历史文物、照片、实物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民的抗争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从而加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加强影视行业监管与创作引导
广电等部门需完善影视剧内容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历史题材作品的史实关、价值关,杜绝含历史虚无主义内容的作品流入市场。审核机制应细化审核标准,明确对历史事件、人物刻画、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审核要求,加强对影视剧剧本、成片的严格审查。例如,对于涉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要历史人物的影视剧,应邀请历史专家参与审核,确保剧情内容符合历史事实,不歪曲历史、不抹黑英雄、不误导观众。设立优秀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扶持基金,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真实历史故事,以严谨态度、创新手法展现历史魅力。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高校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影视媒体内容,掌握信息筛选、批判性分析方法。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历史叙事特点、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
引导学生在观看影视剧时,主动查阅历史资料验证剧情真伪,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与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在观看一部历史剧后,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学术著作等方式,对剧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影评或历史研究报告。
结束语:
影视剧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对大学生历史观构成潜在威胁,但通过优化教育举措、加强监管引导、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等多维努力,可有效抵御其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也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在文化多元发展、影视创作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各方需持续关注影视剧历史观导向,为青年学生成长筑牢历史文化根基,助力其在正确认知历史中明晰时代责任,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文化自信与精神动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挑战,携手守护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与互鉴,构建更加健康、积极的全球历史文化传播生态。
参考文献:
[1] 张正雨 , 方章东 . 融媒体视域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应对 [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01):92-100.
[2] 胡钦杰 .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特点、危害及对策研究 [D].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3] 李诚 . 透析抗日题材电视剧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J]. 才智 ,2013,(13):191.
[4] 匡 长 用 . 对 历 史 题 材 影 视 剧 的 批 评 之 辩 论 [J]. 怀 化 学 院 学报 ,2009,28(07):66-68.
[5] 余云霞 , 刘美辰 , 张宇晴 . 影视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J]. 新闻传播 ,2019,(02):8-10+13.
课题项目 : 本文章是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学术课题(2025 年度),课题编号 25BSH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