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临床实践在提升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中的效果研究
刘清英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中心卫生院
摘要:目的:叙事护理临床实践在提升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中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10例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个月的叙事护理临床实践,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护士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等NCCA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结论:叙事护理能显著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及感知水平,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
关键词:叙事护理;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
精神科患者常面临疾病、社会压力与心理创伤的多重困扰,传统护理模式以疾病治疗为核心,易忽视患者作为“人”的情感需求[1]。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灵魂,要求护士通过共情与反思,将患者视为具有独特生命故事的主体。在此背景下,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临床实践模式,通过倾听、理解患者故事,帮助其重构积极认知,逐渐成为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2]。本研究旨在探讨叙事护理对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实证依据。汇报付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0例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8名,年龄23-45岁,平均(37.2±1.7)岁。
选择本院收治的一名患者作为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患者刘家成,男,24岁,因自幼智力低下伴行为作乱入院。
1.2 方法
临床实践方案:
1.2.1 外化技术。引导患者将症状(如“焦虑”)拟人化为“不安先生”,帮助其从自我否定中分离问题。
1.2.2 解构与改写。通过追问患者“问题何时出现”“如何应对过去相似困境”,挖掘其内在资源与力量,重构积极故事线(如将“绝望少年”改写为“目标明确的康复者”)。
1.2.3 外部见证人。邀请家属或康复患者参与叙事过程,通过见证与反馈增强患者信心。
1.2.4 制作康复工作。制作“安心源泉小瓶子”等象征性物品记录患者进步,或书写叙事信件强化正向体验。
1.2.5 准备阶段。提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与近期困扰事件,选择安静环境建立信任关系。
1.2.6 叙事聆听。采用“非言语信息观察+情感澄清”技巧,如通过患者肢体语言判断情绪状态,适时回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以增强共情。
1.2.7 行动蓝图制定。与患者共同绘制“问题-资源-解决方案”图谱,明确短期目标(如每日参与1小时活动)与长期愿景(如回归社会工作)。
1.2.8 多学科协作。联合心理治疗师开展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代币治疗、艺术治疗等系统干预,形成综合护理方案。
1.3 评定指标
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NCCAT),包含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4个维度,总分145分,得分越高表明人文关怀品质越好。
一、总分分级参考(满分 145 分)
优秀:120-145 分(≥82.8%)
良好:100-119 分(69.0%-82.7%)
中等:80-99 分(55.2%-68.9%)
待改进:<80 分(<55.2%)
二、维度分级参考
人文关怀理念(满分 35 分)
优秀:29-35 分
良好:24-28 分
中等:18-23 分
待改进:<18 分
人文关怀知识(满分 30 分)
优秀:25-30 分
良好:21-24 分
中等:16-20 分
待改进:<16 分
人文关怀能力(满分 40 分)
优秀:34-40 分
良好:28-33 分
中等:21-27 分
待改进:<21 分
人文关怀感知(满分 40 分)
优秀:34-40 分
良好:28-33 分
中等:21-27 分
待改进:<21 分
2 结果
干预后护士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等NCCA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
3 讨论
叙事护理(Narrative Nursing)是一种以患者叙事为核心的护理实践,强调通过倾听患者生活故事、疾病经历及情感体验,帮助其重新构建生命意义。该模式源于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由丽塔·卡伦(Rita Charon)于2001年提出,旨在通过叙事技巧弥合医学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鸿沟。叙事护理作为其延伸,将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结合,形成独特的干预体系。
3.1 叙事护理的重要性
一是叙事护理通过倾听患者生命故事,将疾病外化为可对话的“问题”(如“焦虑先生”),帮助患者重构积极认知,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例如,精神科患者常伴随社会压力与心理创伤,叙事护理能通过共情式倾听缓解其孤独感,增强治疗依从性。二是叙事护理强调“人不等于疾病”,关注患者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与生命价值。这种模式推动护理从“疾病治疗”转向“全人关怀”,尤其在精神科领域,帮助患者重建自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三是叙事护理要求护士掌握外化、解构、改写等核心技术,促进批判性思维与职业成长。例如,通过记录“平行护理记录”反思干预过程,护士可增强对复杂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3]。
3.2 叙事护理对精神科护士的影响
一是叙事护理通过关注患者需求,帮助护士感受到职业成就感。例如,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研究显示,护士人文关怀总分提升13.2%,职业倦怠感显著降低;二是护士需以尊重、好奇的态度进入患者故事,这种实践强化了共情能力。如文献中,护士通过命名患者创伤经历(如“口年”),帮助其分离问题与自我,最终实现心理疗愈;三是职业边界与伦理挑战:叙事护理要求护士平衡倾听需求与隐私保护,避免过度追问引发二次伤害。这要求护士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建立专业边界。
经本文数据研究显示,干预后护士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等NCCA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各维度得分均有提高。说明,叙事护理能显著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及感知水平,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4]。
综上,叙事护理通过技术赋能与环境重塑,显著提升精神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尤其在理念转变与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 邵静,罗薇,刘晓,等. 叙事护理临床实践在提升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1713-1716.
[2] 宋涛,张冬红. 基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精神科叙事教育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J]. 护理学报,2020,27(2):11-15.
[3] 黄敏华,严夏舒,肖爱祥. 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医学叙事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J]. 循证护理,2022,8(19):2668-2673.
[4] 蔡琴,方军,宗薇,等. 运用叙事教学法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