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联合手法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作者

苏洋洋 禅雪莹 王芸 邓云

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 新疆 835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联合手法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100例患有CSR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随机分析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是基于常规治疗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上联合手法治疗手段,两组在疗程方面皆满足4周条件。同时,主要是围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对最终疗效加以评价。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为92.22%,高于对照组的75.5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VSA评分分别为2.0±0.7以及3.8±1.1,数据表明,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而在NDI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为12.2±3.5,而对照组则为20.6±4.0。结论:研究证明,联合手法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肌肉痉挛的问题,对实现关节力学调整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且在神经动力学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联合手法治疗;康复疗效

引言

作为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典型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极高,占整体的60%左右[1]。在临床特征方面,主要是以颈肩痛伴上肢麻木,或者是无力为主,症状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在功能性上出现障碍问题,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以2024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为例,我国在CSR患病率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而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在4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到了10.3%[3]。就目前来看,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以药物镇痛以及物理治疗方法为主,整体表现较为单一,以至于复发率被迫提升,且在疗效方面也会受到影响[4]。

一、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2023年3月到2023年12月,我院在康复科所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计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平均分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基于常规治疗开展联合手法治疗手段。

纳入标准:

①参与患者年龄满足18-65岁之间;

②患者的病症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

③患者意识清醒,且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存在骨质疏松,骨折,或者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

②患者在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类治疗,或者是动骨的手术;

③患者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在有关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方面,数据如下所示: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一)治疗方法

1.对照组

通过开展常规药物治疗,持续4周,每天口服200mg的塞来昔布胶囊,每日1次,同时,每日3次服用1次,0.5mg的甲钴胺片。而在物理治疗方面,则是通过超短波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共运作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持续4周。

2.观察组

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上联合手法开展治疗工作,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1)松解手法

将患者调整为俯卧位,而后护理人员通过拇指按压的方式,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30s。同时,还要通过滚法按摩以及揉法按摩,对患者的颈肩部肌肉进行放松处理,以此来缓解患者斜方肌的病症问题,该过程持续10分钟。

(2)牵引调整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由护理人员托住患者的下巴,而后,对枕部加以固定,此后,通过缓慢牵引的方式,使得患者的颈椎能够达到最大的生理角度,而后,在30s后放松,重复这一过程3次,整个过程要5分钟。

(3)关节松动

围绕患者的C4到C7节段颈椎,通过MaitlandⅢ级的手段,开展前后滑动,以及侧屈松动的处理,每一阶段都要操作到1分钟。

(4)神经松动术

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参与上肢神经张力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腕关节背伸、肘关节伸展及肩外旋动作,以此来激活患者的肌肉神经,每1组共有10次,每日1次。

在整体疗程方面,每周都开展5次治疗,共计4周。

(二)疗效评价指标

在疗效评价指标的评估过程中,主要是从三部分入手,先是基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即VAS,在评估方面,则是根据疼痛等级划分,将其分为0-10,对应无痛到剧痛。第二部分,则是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调查,即NDI,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分数方面在0~50分[5]。此外,在颈椎活动度(ROM)方面,则是开展角度仪的测量与分析,主要了解患者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角度。

而在疗效评定标准方面,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①显效:患者的症状消失,且颈椎的活动度达到80%以上。

②有效:患者的症状得以减轻,且颈椎的活动度达到50%以上。

③无效:患者的症状并未出现任何改善,或者是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可见,在观察组方面,疗效评定标准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为92%,且优于对照组的72%,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0.05)。

(二)治疗前后VAS评分及NDI比较(均值±标准差)​

通过数据分析可见,两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及NDI比较,观察组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具有差异性(P<0.05)。

(三)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可见,在两组的对比中,观察组在颈椎活动度方面,全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四、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方面,主要围绕椎间盘退变、神经根受压及局部炎症反应三部分展开,在研究中,则是通过联合手法的方式,实现对患者病症的干预处理。

在实际措施中,则是利用松解手法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症状,并通过调整牵引的方式,增大椎间隙。同时,还要通过关节松动术,对患者脊椎关节的活动情况加以恢复,此外,在神经松动术方面,则是基于动态牵引的方式,降低神经阻滞粘连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常智斌,张迪,等.小针刀联合手法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8):64-66.

[2]陈宇,邓小磊,王有雪,等.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J].世界中医药,2023,18(5):677-681.

[3]王贤,曾浩彬,陈茂水,等.整脊手法配合练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5.

[4]李明礼,张晓贝,谢磊,等.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5):4.

[5]李正祥,李秀彬,吴松.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20,32(8):5.

苏洋洋 1988年9月22日 女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