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赋能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研究
黄佳瑞 马晓云 付嘉诚 刘华东 李思怡 蒋东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究羽毛球运动赋能留守儿童身体素质相关问题。研究发现:策执行过程受阻、学校体育育人偏离、家庭体育教育乏力、主题锻炼意识匮乏。研究提出: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强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家庭体育教育、提高自身锻炼意识。
关键词:羽毛球;留守儿童;青少年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备受关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国体育部门及教育部门大胆创新提升体质健康思路,采用多种措施实行。羽毛球运动作为简易上手、场地要求低,且锻炼全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引入常规体育课程教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留守儿童身体素质,提高留守儿童对羽毛球运动教学的兴趣,营造课堂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1.羽毛球运动赋能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困境
1.1策执行过程受阻、监管不到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其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从国家事权角度来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确实为我们树立了新的风向标和指南针。虽然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致力于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并推动健康有序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仍然是主要任务。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国家政策执行监管不严,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交叉覆盖的情况,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可评价的标准,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监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制定具体、明确、可评价的标准,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1.2学校体育育人偏离、执行不通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1-2年级每周要有4节课体育课程、小学3-6年级以及初中阶段7-9年级每周至少3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体育课课。在学校体育方面,尽管每周的课程安排都符合课程标准,但实际情况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常年身体不舒服”的体育老师的课程经常被主科老师占用,甚至连基本的体育基础课程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让学生掌握两项体育专业技能了。在留守儿童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羽毛球等运动只在少数人中流行,他们更多的时间被用来刷题、做作业和读书。长此以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
1.3家庭体育教育乏力、观念不科学
研究表明,父母参与和支持体育活动可以对孩子的体育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来说,父母的高度支持可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的内在动机,从而影响他们的体育行为。同时,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自信心,还能增加他们参与体育的乐趣。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经历能够激励孩子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父母自身的体育水平也会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从而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体育。。例如,祖父母可能会过度保护孩子,担心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受伤。他们普遍保持着传统的观念,高度重视学业成就而忽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加上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使得唯成绩论和唯分数论成为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羽毛球运动赋能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路径
2.1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形成合力推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明确的监管主体和责任,加强跨部门协作与合作。政府应明确划定青少年羽毛球培训业的监管主体,包括教育部门、体育管理部门等,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边界模糊问题。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协作与合作。例如,教育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可以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共享信息资源,形成合力,推动青少年羽毛球培训行业的发展。明确青少年羽毛球培训业的经营管理要求和标准。这些法规和细则应涵盖培训机构的注册管理、教练员资质要求、课程设置、收费标准等方面,确保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建立监管机制,对青少年羽毛球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检査和评估,监督其经营行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与政府部门共同监督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2强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育人质量提升
不断加强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多元价值宣传,积极倡导“运动是良医”“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中国”“健康关口前移”等理念,构建良好育人生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其次,为改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未学会1项运动技能的问题,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青少年学生必须掌握1-2项学校体育技能的要求,做到“教会”“勤练”“常赛”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练意志”。再次,“双减”政策要求教育回归学校,以学校为主阵地。开足开齐体育课,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2.3提质家庭体育教育、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教育
家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起点,家长的体育健康教育观念对于留守儿童运动习惯的养成影响甚大。如果父母能在工作之余让体育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会对孩子的体育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家庭体育运动是家长带着孩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载体,信息化时代家庭体育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树立正确完整的体育观,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与留守儿童一道,积极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开展科学的家庭体育活动,让“健康第一”成为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3 结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政府关注青少年健康的有效应答,也是维护青少年健康服务公平正义的制度化表达。提升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对青少年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完善相关理论与实践贡献力量。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期待各级政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青少年健康促进路径,确保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进入良性态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07):22。
[2]王世君,蒋东云,冯富生,等. 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困境与进路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2 (04): 92-96.
[3]翟宗鹏,郭永波. 新课标视域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特征、现实问题及实现路径 [J].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2024, 48 (02): 34-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羽动护'芽’”:关爱留守儿童羽毛球支教的实践研究(湘教通[2024]118号);
作者简介:黄佳瑞(2003—)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通讯作者:蒋东云(1998—),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