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之中
吴蔚
长沙市少年宫
摘要: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属于基础课程,对培育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竹笛教学引入为切入点,阐明竹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方法,探究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竹笛教学辅助下能够有效强化音乐素养。
关键词:竹笛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引言:
竹笛在我国流行范围极广,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极高的教育教学价值。近年教师开始将竹笛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之中,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竹笛,力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技能。
一、竹笛概述
竹笛有八千多年历史,最初是以骨笛的形式存在,后期经过各个朝代探索演变为竹笛。最开始竹笛是原始人在捕猎中将鸟禽骨制作成骨笛。此后在黄帝时期,开始运用竹子制作竹笛,转变了竹笛制作工艺,使得竹笛音色和音量有所改善。进入到唐代后,工艺家开始在竹笛上贴膜,对竹笛音量和音质造成了重大影响。最后在冯子存独奏下,确立了竹笛的演奏风格,给竹笛赋予了生命力,为竹笛成为音乐乐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教师在小学音乐课中引入竹笛时,可以使我国传统乐器得到弘扬和传承,协助学生深刻了解竹笛文化和使用方法,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宣传具有积极影响。
二、将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1、借助实物展示丰富音乐体验
小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需要教师丰富学生音乐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音乐魅力,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但是过去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通常是以唱歌和讲述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缺乏实物展示,导致学生课堂体验感较差,部分学生在听课中经常出现心神分散的现象。现今随着竹笛教学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竹笛是用天然竹材制作而成,声音婉转动听,学生在聆听中能够感觉到自身灵魂得到洗涤。再加上竹笛类型丰富,包含横吹、竖吹、小横吹和大横吹等。不同类型和形态的竹笛,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有的低沉悠扬,有的清冽高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当教师将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时,可以借助实物展示丰富音乐体验,按照教学任务在课前准备不同形态的竹笛。课堂上依次展示各类竹笛的吹奏方法,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吹奏中,自主总结不同类型竹笛的吹奏形式。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身对展示的竹笛看法,并在学生发言基础上详细讲解竹笛发展历史。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协助学生充分了解竹笛文化,提高听课质量。
2、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演奏能力
演奏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了解竹笛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系统掌握竹笛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学习竹笛演奏技巧。然而我国教师和家长以往受到教育思想束缚,基本上会要求学生学习钢琴、提琴等乐器,很少带领学生学习竹笛,这种情形导致学生对竹笛缺乏基本认识,无法独自运用竹笛进行演奏。因此,当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展开竹笛教学时,应积极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演奏能力,在网络上查找与竹笛有关的专业演奏视频,带领学生反复训练,要求学生模仿视频进行独奏训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奏表现,观察学生在手势、吹气以及形态姿势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纠正,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能够逐步强化演奏能力。
例如,教师在挑选竹笛演奏视频时,由于小学生是初步接触竹笛,尽量挑选演奏内容简单的视频。此后,利用多媒体视听功能播放竹笛演奏视频。这样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专业性,还能使学生在观看动态画面中,了解竹笛的拿取和吹奏技巧,在聆听背景音乐中感受竹笛声音高低起伏变化规律,增强课堂学习效率。在竹笛演奏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现场模仿视频进行实践训练,详细讲解竹笛的演奏方法,提升学生对播放视频了解程度。当学生对竹笛有了基本认识后,教师可以开辟部分自由演奏训练时间,让学生按照所学演奏技巧进行训练。在学生自由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进行独奏训练。如果学生出现演奏方式不准确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当堂指正,要求相关同学重新演奏,力求学生在教师辅助下能够逐步提升演奏能力。
3、立足教材文本融入竹笛教学
教学离不开教材。当教师将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时,应将教材文本与竹笛教学融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音乐歌曲的同时,了解竹笛使用技巧。同时,小学音乐教材是由专业音乐者和教育学家编辑而成,内容符合学生思想认知。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材文本指定的内容引入竹笛,可以确保教学难度和知识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当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竹笛教学时,应立足教材文本融入竹笛教学,深挖教材中涉及到的竹笛元素,根据学生学习实力探索教材与竹笛之间的契合点,结合教学任务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索答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竹笛,增强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学到《我可爱的家乡》时,这节需要学生认识八度音程,明白声音高度,了解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节奏,掌握这首歌曲演唱技巧。教师可以先通过清唱的方式,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唱歌技巧。然后将歌曲拆分成多个片段进行歌唱练习,力求学生在歌唱中了解这首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在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了充分认识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运用竹笛演奏这首歌曲?在使用竹笛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多个团队,让学生在分队中探讨自身对这首歌曲演奏看法,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够与其它成员培养竹笛演奏默契。此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分队轮番回答问题,并让学生运用竹笛进行演奏展示。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现场演奏竹笛,使学生在聆听中能够深入了解这首歌曲声音变化规律,提高音乐素养。
4、运用节日比赛强化爱国情怀
竹笛属于传统乐器,其中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通过竹笛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领悟中国特色,激发爱国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现今随着新课标大力推行,教育领域对学生德育极为重视。当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道德素质,强化德育教育质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引入竹笛教学时,可以运用节日比赛强化爱国情怀,在五一劳动节前期罗列竹笛演奏曲目,比如《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拥军秧歌》等,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进行挑选,学生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它同学合作演奏。在临近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将课桌围成圆形,按照座位排列顺序让学生依次进行竹笛演奏比赛。为了营造独特的中国风韵,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挑选与端午节有关的动态视频,运用现代化技术展示到屏幕上,将教室灯光聚焦到演奏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可以运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感受爱国歌曲力量,激发爱国情怀。此后,在学生演奏竹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手机将学生演奏过程拍摄下来,并在演奏比赛结束后,全面讲解竹笛文化,给学生阐述在不同时期的竹笛演变历程,告诉学生如何将竹笛音调融入到爱国歌曲演奏中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歌曲的认知程度,还能增强学生爱国热情。
结语:
综上,将竹笛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上时,可以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水平,增强学生音乐素养。为了切实发挥出竹笛教学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表现探索合理的教学策略,借助实物展示丰富音乐体验、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演奏能力、立足教材文本融入竹笛教学、运用节日比赛强化爱国情怀,力求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能够有效发展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顾秋如.基于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61.
[2]卢俊红.谈新课改下对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20.
[3]徐康宁,周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