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作者

邵明习

临沂市融媒体中心

摘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体系建设是我国媒体融合大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属于媒体工具,而且也是治国理论服务社会的平台。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建设的问题,探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的策略。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媒体融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新媒体的实现,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主流媒体不管是从影响力或者传播力来看,都处于逐渐减弱的状态。基于此,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大发展方向,其不只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且是当前国家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近些年以来,国内大力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项目,是中央根据新闻宣传环境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基于国内行政体系,其中县区级作为基层,属于政权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省市建设的主力军,并且是维护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赋能公共服务价值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举措

基于国内媒体结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属于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只承担着信息传递、舆论导向与政治宣传等一系列职责,并且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政府工作模式也有所改变。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网络技术和县级媒体的全面整合,其有着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力,合理使用这一平台开展公共服务,可以促进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的互动,确保公共服务能在真正意义上为群众服务,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贡献一份力量。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建设是提高本身影响力的主要路径

在网络与传播技术迅速进步的背景下,为了符合群众对媒介功能的差异化要求,各大媒体均在追求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的升级。

关于用户需求,其中涉及服务、内容和关系三种。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若想提升本身的用户忠诚度和平台影响力,其中最关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向群众带来更多公共服务。它属于新媒体时期的重要成果,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才可以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差异化的信息与服务需要,进而逐步增强本身和地方群众的互动,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惠及民众。比如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传媒集团这一全国首家县域全媒体示范单位,在主流舆论战场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同影响下,现今用户数量达到六十万,建立了良好的垂直与用户网络,属于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佼佼者。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媒介

当开展精细化治理过程中,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国家供给侧改革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事业的一大重要目的。相对于其他服务供给者而言,这一平台在发布与搜集本地信息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能够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合理使用这种优势,为当地群众带来满足自身需求的优质服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和当地居民互动最多的媒体,可以结合社会情况与用户要求,对于公共服务业务与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活服务。对于融媒体来说需在对当地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集政务交通卫生教育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平台借助提供全面服务,使当地居民能充分使用融媒体中心。比如2019年6月,渝水区县级融媒体中心面对本地“扶贫土豆”销售不畅的难题,主动协调各地资源,迅速采取“互联网+微公益”模式开展扶贫促销活动,迅速解决了销售问题,减少了贫困家庭的亏损。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管理部门对融媒体的理解太过表象

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布局初步形成,在引导与服务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借助媒政融合模式促进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沟通,能够形成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然而在实践中管理机构对如何将融媒体应用到基层治理的理解不足,仅把其视作一种简单传播工具,并未意识到其作为平台与观念的必要性。一方面,管理机构仅是根据上级指令与文件内容建立融媒体中心,然而对其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另一方面,管理机构购置了过多非必需设备,设立工作室,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对于上杭县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室进行参观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说:“新建监控大厅仅是为了满足建设要求,建成后几乎成了融媒体中心的摆设,只是在迎接领导视察或外来访客时才会启用,进而导致严重资源浪费问题。”另外,一些管理层表示融媒体的构建仅是部门和技术的单纯叠加,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加上不同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其融合停留于表面。这种认知偏差不利于发挥县级融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严重削弱其工作效率与公众信任度,无法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不利于其自我完善与提升服务能力,从而无法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非对称依赖降低媒体的自主性

不论是组织格式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总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总有一方相对强势一方而若是,从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来看也是这样。资源依赖可分为非对称依赖和联合依赖两种,关于县级融媒体的资源依赖是分为了非对称性的依赖与联合依赖两种形式,在县级融媒体运行过程中一味依赖外部资源,直接会影响到县级融媒体运行的决策,限制了县级融媒体的自主性创新发展。从政府层面来讲,县级融媒体是党政媒体,政府机关直接管理县级融媒体,由此可知县级融媒体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例如有些县域融媒体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媒的通力合作,关于融媒体中心的选址往往会选择在政府大院附近,以便采集与政府相关的媒体信息。久而久之,县域融媒体与当地政府之间保持非对称依赖,导致县级融媒体日常运行收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县级融媒体参与社会服务的本质就是行使监督职责。但是对政府资源的依赖性增强会导致媒体监督权丧失。

(三)县域群众连接弱化,影响服务能力

在大数据、区块链与AI等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能为县级融媒体参与各项社会管理带来全面的技术支撑,有助于确保内容制作的高效性与创意性。各大县级媒体顺应技术潮流,纷纷布局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主流平台,还有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形成覆盖整个地区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研究各大县级融媒体运营账号能够看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微博账号等社交软件的粉丝数、观看量和点赞数并不理想,无法从本质上扭转当地传播力弱的状况。分析其中的因素是内容质量很难达到用户期望,并且针对社会治理的内容相对较少。融媒体未能充分挖掘用户数据,掌握用户的偏好与要求,其推送的内容基本具有随机性,仅是为了完成日常工作指标,追求的是数量增长而非质量提升,使得账号缺乏情感互动。当传达升级政策文件时,融媒体通常是机械转发文件,未能根据当地现实进行解读,使得群众对公开的政策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理解,长期下去,必将影响社会治理效果。所以,尽管县级融媒体看似蓬勃发展,实则如同一名机械的“数字工作者”盲目跟风,虽然平台设施齐全,但使用率却相对较低。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路径

(一)管理部门建立生态化思维

生态化思维是基于生态学与生态治理理论而构建起的一种思维方式。基于生态思维来分析传媒行业其是一种复杂且多变的生态系统,需进行系统性的生态关怀。县级融媒体管理部门正需要建立起生态思维来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生态管理思维是全面调用发展、系统、整体来统筹管理,管理部门要基于生态思维结合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制定一整套的战略性策略,深入融媒体平台功能与治理,结合治国层面看融媒体未来的发展。除此之外,将融媒体巧妙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对此,就需要管理层面以调研学习的形式开拓眼界,将别地方优秀的管理经验与融媒体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并融合。在进行学习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本次媒体资源的有效融合,实现县域融媒体的统一化管理,进而可实现县域融媒体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二)资源整合以服务融合冲破层级限制

基于国内现行政府层级管理体系,造成县级政务服务出现“各自为政”现象,省市级智能无法在县级融媒体平台做到完全一致。为克服不同部门间沟通障碍,促进县市融媒体中心的长期建设,应当突破层级壁垒,坚持协同发展路线。将县级各类媒体、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整合起来,以此为出发点,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现状和群众未来的需求,充分考虑社会大众的生活问题,推动各个地区、机构和层级间的合作,共同做好所有工作。将来应逐步优化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为社会民众带来丰富信息,减少他们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实现全县群众在线办理事务的目标。

(三)功能拓展:多渠道引进市场机制

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应构建本地数据库,将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服务需求、文化活动等全部纳入服务范畴,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平台,并借助线上平台为人们带来更便利的生活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对生活服务做出合理细分,比如医疗、教育、社保、旅游、养老等,使商家作为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积极投身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之后借助平台服务功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借助高效的市场制度,为各大服务商开放无偿入驻的门户,确保线上线下功能统一,开拓更多获利模式,比如当用户想要更换锁具却不知到何处寻求服务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吸引专业的修锁商家加入平台,商家能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修锁服务,使得人们能够借助平台获得自身所需信息。这一县级平台在为人们带来大量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对服务商来说也能得到免费宣传途径与广告位,确保平台、服务商、用户三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包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误区与未来建设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6):20-21+23.

[2]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09):74-76.

[3]陈国权,付莎莎.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8(11):24-27.

[4]陈守湖.媒介·文化·政治——县级融媒体运行机制的三重逻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1):143-151.

[5]陈志强.推进新闻舆论产品的供给侧改革[J].新闻战线,2018(03):82-83.

[6]陈著.让广播传媒成为社会治理、纠风肃纪的得力助手[J].视听,2015,No.98(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