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

作者

徐献魁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的及时精准投送至关重要。无人机凭借其灵活、高效等优势,成为应急物资投送的新选择。然而,实现精准投送面临诸多挑战。深入研究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技术,对于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概述

1.1 应急物资投送的重要性

应急物资投送是应急救援体系的关键环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受灾地区往往面临交通中断、基础设施受损等问题,传统物资运输方式难以快速、高效地将物资送达 [1]。及时、精准地投送食品、药品、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支持救援工作开展,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对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无人机用于应急物资投送的优势

无人机具有独特优势。其机动性强,可不受地面交通状况限制,快速抵达受灾区域。能够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飞行,如山区、水域等,为救援工作提供便利。此外,无人机操作相对简单,部署迅速,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飞行路线和投送任务,能在短时间内响应应急救援需求,提高物资投送的及时性。

2 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2.1 现状

目前,无人机在应急物资投送方面已有一定应用。一些地区在小型灾害救援中尝试使用无人机投送物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而言,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技术层面,导航定位精度、飞行稳定性等方面有待提高;在应用范围上,大规模、复杂场景下的应急物资投送还存在诸多限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够完善,影响了无人机应急物资投送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2.2 影响精准投送的因素

2.2.1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无人机飞行和物资投送影响显著。强风会干扰无人机飞行姿态,改变飞行轨迹,增加投送误差。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会影响无人机的电子设备性能,降低传感器精度,同时也会使物资受潮损坏。低温环境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缩短无人机续航时间,影响投送任务的完成。

2.2.2 定位干扰

在受灾区域,可能存在各种电磁干扰源,如通信基站损坏后的电磁泄漏、救援现场的电子设备干扰等。这些干扰会影响无人机的导航定位系统,使无人机无法准确获取自身位置和目标投送点信息,导致投送偏差。此外,建筑物、山体等障碍物也会遮挡卫星信号,影响定位精度[2]。

2.2.3 负载特性

无人机投送应急物资时,其负载特性中的重量、形态及重心排布等因素,对飞行表现存在显著影响。若物资超重,会加重无人机的飞行负荷,不仅导致航速放缓、机动能力下降,还会缩短电池的持续工作时间。而形态不规则的物资,在飞行中会形成较大空气阻力,既干扰飞行的平稳性,也会提升投送操作的难度。此外,若重心分布失衡,可能造成无人机飞行姿态歪斜,进而降低投送的精准程度。这些负载因素需在实际操作中加以统筹考量。

3 提升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的策略

3.1 优化导航定位系统

为提高无人机的导航定位精度,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视觉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充分发挥各传感器的优势,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卫星信号受干扰时,惯性导航系统可继续提供相对准确的位置信息,视觉传感器则可通过识别地面特征辅助定位。同时,建立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库,结合实时地形信息,为无人机规划更精准的飞行路线,避开障碍物和危险区域。

3.2 加强抗干扰能力

应对电磁干扰时,可在无人机上装配抗干扰装置,像电磁屏蔽罩、滤波器这类设备,能削弱外界电磁信号对机身电子元件的干扰。同时引入跳频通信技术,让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终端间的通信频率持续切换,通过动态变频方式减少被干扰的可能性。这些措施从硬件防护与通信机制两方面着手,可有效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稳定运行能力。此外,对无人机的电子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 [3]。

3.3 改进负载适配设计

根据不同应急物资的特性,设计专门的负载适配装置。对于重量较大的物资,可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或开发新型的无人机平台,提高其承载能力。优化物资包装设计,使其形状规则、重心稳定,减少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和姿态变化。同时,研发智能投送装置,能够根据飞行状态和目标位置自动调整投送参数,确保物资准确投送到指定地点。

3.4 完善气象监测与应对机制

建立实时气象监测系统,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实时对接。在飞行前,通过气象监测数据评估飞行风险,合理规划飞行时间和路线,避开恶劣气象区域。当飞行过程中遇到突发气象变化时,无人机能够自动调整飞行策略,如降低飞行高度、改变飞行方向等,确保飞行安全和物资投送的准确性。此外,还可在无人机上配备气象传感器,实时监测飞行环境的气象参数,为飞行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3.5 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培养专业的无人机操作人员和技术研发人才是提升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水平的关键。高校和职业院校可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无人机操作、维护和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企业和救援机构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无人机操作人员、物资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等,通过定期演练和协同训练,提高团队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

3.6 建立健全标准与规范

制定统一的无人机应急物资投送标准和规范,明确无人机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安全标准等。规范物资包装、装载和投送方式,确保物资投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对无人机和相关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认证,保障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无人机应急物资投送行业的健康发展。

3.7 推动技术创新与合作

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开展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在应急救援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目前在技术、应用和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优化导航定位系统、加强抗干扰能力、改进负载适配设计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等工作的推进,能够不断提升无人机应急物资精准投送的水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人机将在应急救援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跃理, 王超, 刘猛. 航天彩虹:关键技术支撑,构建无人机空中物流交通体系 [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2,(05):50-52.

[2] 刘威 . 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在后勤保障领域的应用 [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17(03):5-6.

[3] 赵桂红 , 张腾飞 . 一种应急物资无人机末端配送任务分配方法 [J]. 物流技术 ,2023,42(0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