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探析

作者

赵丽佳 席家欣

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在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体系里,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的创作中,色彩具有强大的功能性,通过对色彩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探究色彩的审美作用,并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揭示色彩在影视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表达情绪,进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

关键词:色彩;影视作品;创作

一、色彩的基本理论

1.色彩的属性

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它们之间具有独立的定义及特征,但彼此联系,互相作用。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具体指色彩的种类,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在色彩体系中,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的明度最低,不同的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感受。纯度,在色彩中也被称为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浓烈,色彩冲击力也就越强,纯度越低,色彩则越灰暗、柔和,给人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

2.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对人的心理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红色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常与热情、爱情、危险等情感相关联,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兴奋和激动情绪;蓝色是一种冷色调,通常给人冷静、忧郁、孤独的感觉,带来一种宁静和沉稳的氛围;黄色是一种欢快的色彩,象征着光明、快乐、希望,给人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感受;绿色与自然、生命、和平等概念紧密相连,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能够减轻人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二、色彩在电影中的功能

1.确定作品主题

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的选择与运用,能够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色彩语言可以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使影片的主题得到升华。同时,色彩的选择也影响电影的主题风格,导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电影《悬崖之上》作为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谍战类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导演创造的视觉美学,用画面造型来加强影片的形式美,用雪白与黑暗,冷冽与温暖的强烈色彩对比,将隐秘战线上特工们的危险表现出来,完美的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特工形象。

2.塑造人物形象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还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心理状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导演借助典型化的创作手法使每个角色都有了鲜明的色彩符号。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悬崖之上》中的正面人物不再英雄化,他们有七情六欲,但在生死面前,他们从不畏惧死亡。影片的外景是白雪覆盖的冰冷环境,整体采用冷暖色调相结合的方式,在表现室内环境时,采用暖黄色的色调。

小兰和张宪臣的住处采用暖黄的色彩,当张宪臣和小兰谈及自己的孩子时,画面中的人物是冷色调,而背景却是暖黄色灯光照亮的房间,暗示以张宪臣为代表的特工处于黑暗中,他们的前方布满重重危机,但家的柔软存在于每一位特工的心中。导演用独特的视听语言,用“雪一直下”直到黎明到来才停止的意象,传递出影片所表达的冷冽氛围。

3.烘托影片气氛

色彩在电影中可以烘托气氛、传达思想内涵。通过色彩的运用,导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的主题。《悬崖之上》在视觉画面的呈现上,延续了导演张艺谋用色彩讲故事的创作特点。色彩在影片中除了传统的表意之外,它也承载着一种视觉隐喻的功能。作为谍战片的视觉要素,黑色和白色成为其的影片基调,漫天飞舞的大雪、特工们身着暗色系的衣服,他们是在隐藏的战线中逆雪前行。“雪一直下”是影片一个特殊的视觉符号,它和“乌特拉”形成一组对比关系,外景是迷茫的大雪,特工们执行的这项充满黎明的行动也被叛徒走漏风声而置于险地。

三、色彩与镜头语言的关系

1.色彩与构图

色彩在影视作品的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使构图更加平衡和协调。构图是导演表达自己创作思想的直观形式,通过画面构图空间,一方面交待影片的叙事细节,一方面传达影片的情绪色彩。

在《悬崖之上》的一幕中,独特的框架式构图尽显压迫感。屋内,特务头子正烤火饮酒,科长一个眼神示意,金志德心领神会走出房间。镜头先是给到脚的特写,只见金志德一脚将我方被捕人员踢倒。待金志德离开,镜头缓缓摇向跪地的我方人员,他浑身颤抖。脸上的血迹、皑皑白雪、黑色铁柱与衣物,色彩对比强烈,尽显残酷。金志德移步门窗边示意手表,画面中,金志德的特写占据了三分之二,后景是站立的其他特务,而柱子另一侧则是跪着的我方被捕人员。门框的柱子如同一道界限,将众人分成两派,特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处于主导地位,我方被捕人员的性命此刻悬于他们手中,令人揪心。

2.色彩与景别

不同的景别与色彩的运用相互配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在特写镜头中,色彩的细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对人物面部或物体局部色彩的刻画,可以传达出更细腻的情感和信息。在表现人物的紧张情绪时,特写镜头中人物面部的红色可以增强这种情绪的表达。在远景镜头中,色彩则更多地用于营造整体的氛围和环境。《悬崖之上》中,张宪臣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后,特写镜头中他脸上的淤青、苍白与干涸的血迹等色彩,传递出他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些色彩细节让观众能够更细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状态,增强了角色的感染力和故事的代入感。

3.色彩与镜头运动

运动镜头的色彩变化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节奏感。在推镜头中,随着镜头的推进,色彩的细节逐渐清晰,观众的注意力也会逐渐集中。在拉镜头中,色彩的范围逐渐扩大,观众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场景和色彩的变化。在摇镜头和移镜头中,色彩的连续变化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感受到画面的流动和变化。镜头能够烘托影片的气氛,奠定影片的叙事基调。不同镜头的使用,有会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固定镜头能够给人一种沉静、严肃、庄重的感觉,而运动镜头能带来一种紧张、激动的感觉。在和不同景别画面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节奏效果又不相同。远景镜头给人一种客观的视角,而特写镜头却表达了主体的主观思想。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态度,导演在景别使用上的主观性也暗示了他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思想,他的情绪张力潜藏在他影片的内核深处。

影片伊始,飞机的轰鸣声划破寂静。紧接着,一个全景俯拍镜头呈现出广袤的雪地,四个降落伞在铺天盖地的雪花中缓缓降落。随后,切换至人物的主观视角,纷飞的雪花扑面而来,镜头随着人物穿过树枝,天旋地转间,人物重重地降落在雪地上。张宪臣率先从雪地中艰难爬起,眼神中满是警觉,迅速扫视着四周。在沉重的喘息声中,特工王郁和楚良也依次降落。对于这三位特工,影片巧妙地运用了他们在降落伞上的主观镜头,以及降落在雪地上的近景镜头,生动地展现出他们周边危机四伏的紧张氛围。影片开场的这段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出场方式,既凸显了他们投放至这片区域的特殊与不易,也暗示着他们已然踏入敌人的地盘。而肆虐的暴风雪,更像是一种隐喻,预示着他们即将面临的艰难处境,危机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色彩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渲染独特氛围、细腻刻画人物、有效推动情节以及精准表达主题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探究色彩的基本理论,并细致剖析其于影视作品里的运用特征,我们发现,色彩与镜头语言之间存在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彰显出其在影视创作领域中所具备的丰富多样性与高度灵活性。

作者简介:赵丽佳(1998——),女,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席家欣(2002——),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基金项目: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陪拍师养成指南”;项目编号:S2024138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