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蔡晓晨 李雯
吉林建筑大学
引言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深度融合,逐渐地催生了网络文化这一概念,也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开拓了更加全新的实践视角,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需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广泛地吸纳网络文化中的创新要素,不断地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形式创新,以此来持续地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从积极影响来看,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情感表达与交流互动的平台,以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同时网络文化还能打破地域与时空的限制,进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思想与文化,不断地拓宽大学生的全球视野,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认知格局 [1]。
但是从消极影响而言,网络环境中却时常充斥着多元化复杂的价值观与信息资源,这就使得大学生面临的正面引领与多向诱惑会形成尖锐的对比,部分学生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文化冲击下,自身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性不足,也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有待提升,进而难以有效地契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与接受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推动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思政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已经难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紧密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不断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切实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热点事件重新为学生设计思政课程内容,如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理念时,就可以为学生引入当时网络上热议的某明星偷税漏税的案件。在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时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析这一案件中所折射出的法治问题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教师还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精神的深刻内涵,学生在这种以网络热点为切入点的课程改革中,不但可以充分地激发起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还能使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以显著地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
(二)打造多维阵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变得高度的网络化,单一的传统教育阵地难以全面地覆盖学生的网络活动空间,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多维阵地,以不断地拓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接触到积极正向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地增强思政教育实施的渗透力与实效性,充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仅可以在校园的官网上为学生设置有关思政教育的专栏,并且定期为学生发布一些时事政治解读、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每日一思”的推送活动,为学生推送短小精悍的图文或视频形式,以进一步地传播思政知识与正能量故事。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虚拟校园社区,在校园社区中为学生设立关于思政话题的讨论区,鼓励学生可以匿名发表自身对各类思政相关问题的看法,学校的思政教师团队也要定期地入驻社区参与参与话题讨论,及时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朝向。如此一来,在这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阵地建设中,学校的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也会得到极大地提升与改善,从而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素养。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文化已经逐渐地渗透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在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网络文化也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此,教师需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与先进网络技术相融合,这样才能进一步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参考文献:
[1] 史静蕊.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微 [J]. 成才之路 , 2025, (17): 41-44.
[2] 韩峰 , 刘昕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谫论——基于数字游民文 化 视 角 [J]. 领 导 科 学 论 坛 , 2025, (06): 142-145. DOI:10.19299/j.cnki.42-1837/C.2025.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