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雪娟 魏德萍 冯天麒 周文芸
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上海 200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症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机构照护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旨在分析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照护质量和优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多篇相关研究,探讨照护者的胜任力水平、主要不足以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胜任力;影响因素
认知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等)是一种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进展,患者逐渐失去自主功能,需要专业的照护。养老机构作为认知症老年人的主要照护场所之一,其照护者的胜任力直接影响照护质量和患者的生活体验。然而,当前养老机构照护者的胜任力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了解照护者的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养老机构照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多篇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包括张梅等[1]对湖南省县乡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研究、王细文等[2]对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研究、齐涵等[3]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卞学莉等[4]对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研究以及周立平等[5]对常德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研究。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提取关于照护者胜任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相关信息。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上述研究中的关键数据和结论进行整理,包括照护者的胜任力评分、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 、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现状
(一)总体胜任力水平
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例如,张梅等[1]的研究显示,湖南省县乡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照护胜任感得分为(48.20±9.95)分,处于中等水平;王细文等[2]的研究中,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SCIDS评分为(47.03±8.12)分,同样处于中等水平。这表明当前养老机构照护者在认知症照护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主要不足
1. 应对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能力不足:多项研究指出,照护者在应对认知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例如,卞学莉等[4]的研究显示,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在“挑战性行为应对”方面的得分较低,仅为(8.39±2.60)分。这表明照护者在处理患者的攻击性行为、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问题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2.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欠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高质量照护的基础,但许多照护者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张梅等[1]的研究中,“建立良好关系”这一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仅为(2.63±0.64)分。这可能与照护者的沟通技巧不足、缺乏同理心以及对患者个体需求的关注不够有关。
3. 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部分照护者的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的专业培训不足,导致其在认知症照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欠缺。例如,周立平等[5]的研究发现,常德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护理员占比6.135%,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员对急救应急能力、健康评估能力等专业技能的需求较高,说明现有照护者队伍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三、影响照护者照护胜任力的因素
(一)个人特征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影响照护者胜任力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较高的照护者通常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认知症照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卞学莉等[4]的研究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员照护胜任感得分高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照护者。此外,齐涵等[3]的研究也发现,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呈负相关,说明教育程度较低的照护者在接受培训后,其胜任力提升的空间更大。
2. 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丰富的照护者在照护胜任力方面表现更好。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照护者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照护情况。例如,张梅等[1]的研究中,工作年限越长的养老护理员,其认知症照护胜任感越强。这表明,机构管理者应注重对新入职照护者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提升胜任力。
3. 性别:性别对照护者胜任力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结果不一。部分研究发现,女性照护者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优,但也有研究指出,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例如,齐涵等[3]的研究显示,性别对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而王细文等[2]的研究中,女性护理人员的照护胜任力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照护者的职业素养有关。
(二)工作环境
1.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较高的照护者往往具有更强的工作投入和职业成就感,这有助于提升其照护胜任力。例如,张梅等[1]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胜任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满意度较高的照护者更愿意接受培训,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照护职责。
2. 工作投入:工作投入度高的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例如,张梅等[1]的研究显示,工作投入与照护胜任力呈正相关,说明机构应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提高照护者的工作投入度。
3. 同事支持: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对提升照护者胜任力具有积极作用。例如,王细文等[2]的研究中,同事关心程度是影响护理人员照护胜任力的独立因素之一。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减轻照护者的工作压力,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帮助,从而提升其照护能力。
(三)培训与教育
1. 专业培训经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照护者在照护胜任力方面表现更好。专业培训能够帮助照护者掌握认知症照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例如,张梅等[1]的研究中,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护理员照护胜任感更强。机构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确保照护者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照护质量。
2. 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例如,齐涵等[3]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改善作用,这表明培训内容应结合照护者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场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培训效果。
3. 持续教育:认知症照护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照护者需要通过持续教育来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养。例如,周立平等[5]的研究强调了系统培训的重要性,建议机构建立完善的持续教育体系,鼓励照护者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在线学习,不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存在应对精神行为症状、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等主要问题。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同事支持以及专业培训经历等因素对照护者胜任力有显著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1. 加强培训与教育:针对照护者的主要不足,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建立持续教育体系,鼓励照护者不断学习和提升。
2.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改善照护者的工作体验。例如,提供合理的工作安排、职业发展机会和情感支持,减轻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成就感。
3. 完善人员配置: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照护人员,确保照护质量。同时,注重提升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养,优化人员结构。
4.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照护者的情感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服务,帮助其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等。
5. 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对照护者的胜任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建议。通过持续的评估与改进,不断提升照护者的胜任力水平。
综上所述,提升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者的照护胜任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个人、机构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培训与教育、优化工作环境、完善人员配置、加强人文关怀以及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照护者的胜任力,从而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改善认知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梅,黄伶智,尹淙禹,等.基层养老机构护理员认知障碍症照护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4,38(15):2782-2786.
[2] 王细文,陈小雁,周燕婷,等.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护胜任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1):164-166.
[3] 齐涵,贾鹏举,王春燕,等.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1-7.
[4] 卞学莉,王君俏,王静.养老机构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胜任感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22,20(10):1313-1316.
[5] 周立平,肖潇,苏玉华,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以常德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例[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9):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