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赵军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校 136105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这一关键议题。通过对当前高中学生体能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一系列旨在有效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策略。这些策略涵盖教学理念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拓展以及评价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以期为高中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高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能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良好的体能不仅是学生应对繁重学习任务的基础,更是培养坚韧意志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高中学生体能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制约体能提升的因素。因此,深入研究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教育价值。

1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从身体健康层面来看,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长时间久坐学习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提升体能素质能增强心肺功能,使心脏更有力地泵血,肺部更高效地进行气体交换,为大脑和身体各器官提供充足氧气,减少因学习疲劳引发的身体不适。同时,良好的体能有助于塑造健康的骨骼肌肉系统,预防因不良坐姿产生的脊柱侧弯等问题,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应对学习和生活挑战。

2影响高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因素

2.1教学理念因素

在高中体育教学领域,教学理念对学生体能素质提升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传统教学理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聚焦于体育技能的传授,认为学生熟练掌握诸如篮球的运球过人、足球的射门技巧等专项技能,便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成果体现。这种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技能训练环节,从动作示范到学生反复练习,一切围绕技能提升展开。

2.2课程内容因素

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能素质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当前,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体能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尽管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等在体育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些项目在体能训练的全面性上存在不足。以田径中的短跑项目为例,主要侧重于速度和爆发力的训练,对于耐力、柔韧性等其他体能要素的锻炼相对较少。

2.3课外体育活动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延伸,对学生体能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存在多方面因素制约着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力度不足。许多学校缺乏明确、系统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活动安排随意性较大。没有合理规划活动时间、场地和器材,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常常面临时间冲突、场地拥挤、器材短缺等问题。

3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策略

3.1优化课程设计,夯实体能基础

高中体育课程设计应围绕学生体能素质提升进行全面优化,确保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且科学合理,为学生体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课程内容需涵盖多种体能训练元素,全面锻炼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例如,在耐力训练方面,除了常规的长跑项目,还可引入有氧健身操、定向越野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提升心肺功能。力量训练可包括自重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器械训练,像哑铃、杠铃练习等,针对不同肌群进行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3.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训练热情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关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提高体能训练效果。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体能训练融入各种体育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体能锻炼。例如,设计“接力寻宝”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完成一段规定距离的跑步接力,到达指定地点后寻找“宝藏”线索。

3.3强化课外锻炼,拓展提升空间

课外锻炼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延伸,对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强化课外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能训练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成果。学校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定详细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例如,每天安排固定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类体育社团,如篮球社、足球社、田径队、健美操队等。每个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根据社团项目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3.4完善评价体系,激励持续进步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能发展状况,激励学生持续进步。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训练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出勤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的认真程度等。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中学生体能素质下滑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高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体能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程柏松.新课程,2022(04)

[2] 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的高中体育教学——以篮球为例. 张浩宇.新体育,2025(02)

[3]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以“排球”为例. 杨海涛.新课程,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