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家校共育活动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周春杏

广东省化州市第二中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是割裂的两个个体,缺乏有效互动与协同,教育合力差,甚至出现教育认知冲突。在高中学段更易使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引导。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政策的出台,家校共育上升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

一、高中班主任家校共育的现实意义

(一)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现实呼唤

中阶段,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角色,其工作效能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及成长品质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这时仅仅学校教育很难全部适应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和心理支持。家庭学校教育合作(家校共育)成为了一个整合教育资源的方法,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支持行为改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层面的积极帮助,在情感上也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通过创建亲密合作关系的方式,学生就能得到更加全面稳定的支持环境了,更好地回应他们在发展途中所存在的各种需要。

(二)推动教育合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这个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仅依靠学校一己之力已不足以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任。想要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推动教育合力建设,而家校共育就成为了重要路径[1]。借助家庭与学校双方力量的结合,可以做到信息互换、资源共享、观念融汇,能够有效地弥补自身所使用教育方式的短板和不足之处。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桥梁与联络的角色,促进家长参与到教育之中,并共同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与策略,进而产生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进、取长补短的良好效应。

二、高中班主任家校共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增强家校互动效能

要建立多元沟通机制,这是优化家校共育质量的基本保证。高中班主任得按照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起多种渠道,全方位的沟通平台,保证消息传递的即时性和精准性。用线上和线下相融合,个别交流和集体沟通并重的办法,增加家校互动的频次和深度,而且重视沟通的双向性,既要传达学校教育观念和学生在校情形,也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主张,增添家长的加入感和认同感。多元沟通机制的创建有益于塑造信任根基,营造彼此懂得,相互扶持的家校关系,从而加强育人合力和教育效能。

例如,班主任可利用微信、钉钉之类平台创建班级通讯群,立刻发布学生在校情况、学习规划以及教育通告等消息,做到信息立即共享,定时开展电话家访、线上访谈之类的个别交流形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针对性交谈。还可设置“家长留言板”或者“意见收集表”,让家长提出建议并表明疑惑,从而加强交流的双向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多种交流途径,既优化了交流速度,又推动了家校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协作的成长环境。

(二)设计多样化家校活动,提升家长参与感

设计多样的家校活动可以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增强共育效果。高中班主任要依照学生发展需求及家庭情况。科学安排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家校合作活动,促使家长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加,活动应当包含学习引导、心理调适,家庭培育等诸多维度的主题,做到教育性和互动性并重,提升家长在培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家长更容易认可学校的培育观念,加强与班主任的交流与协作,推进家校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一起助

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班主任组织有关“亲子交流”“心理调节”“高考备考”这类主题的专题家长讲座,教家长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或者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们到教室来看看、参与一下班级的事情。这样能加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了解学校的工作,还可设立学生成果展现会、亲子共读计划、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积极交流的家校氛围。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增添途径,增进情感交流和理念的融合,让家校共育真正落地,变成一股支持学生发展的力量。

(三)构建家长成长共同体,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构建家长成长共同体有助于优化家庭教育水平,推进家校联合育人工作。高中班主任积极搭建家长交流平台,促使家长互相分享经验、碰撞思想,把家庭教育从“个体孤立”改变成“集体发展”。经过组织系统的培训学习、主题活动沙龙以及互动讨论等,引领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恰当的育人手段。共同体的形成要重视唤起家长的主体意识,要让家长在教育期间能起到正面作用,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并增添他们的参与感[2]。依靠持续支持与引导,家长群体的教育素质会不断提高,给学生营造出更加良好、稳定的家庭教育气氛,达成真正的家校联合培养。

例如,班主任可以创建“家长学习小组”,按照班级或者年级来组织家长定时开展主题学习和交流活动,像讨论“青春期怎样交流”“怎样养成好学习习惯”这些话题。也可以运用家长微信群、线上论坛这样的平台,把教育文章、心理知识或者名师讲座资源发出来,塑造持续学习的环境,再设置“家长课堂”,请教育专家或者优秀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事例,带动更多的家庭去考虑和改良自己的带孩子方法。通过这些平台创建和内容引领,慢慢养成强有力且互相促进的家长成长团体,从而推动家庭育人的观念更新,改善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

结论:

在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时候 , 家校共育已经成为高中班主任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未来班主任要不断拓宽合作思路 ,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变沟通形式 , 使家校之间的关系由“联络”转向“协同”, 重视家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 打造更加高效、稳定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 , 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 , 共同创造一种积极正面的育人氛围 ,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德育与智育并进 , 使体育成为锻炼体魄的关键环节 , 以美为乐 , 在劳动中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 共同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 家校携手 , 共同成长, 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教育路上形成更强的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 康耘著 . 家校共育平台优化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分析 [J]. 家庭教育研究 ,2022(5):53-55..

[2] 余江容. 谈应用家校共育平台优化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策略[J].2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