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浅析
胡利权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在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全面落实,强调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而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其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案设定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身心健康成长。尤其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更应意识到自身肩上重要责任,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及管理模式,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及校园生活中获得丰富体验。需要班主任教师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方案,以此来落实素质教育,并保证班级纪律。基于此,本文从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现存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入手,对基于素质教育的班主任教学管理路径进行了针对性探究,希望可以为今后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路径分析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化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灵活设定教育方案、管理方案,进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在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全面渗透,使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其在工作模式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与当前初中生具体学情契合程度更高的教学管理方案。但整体来看,部分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与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等,也正是因为上述情况客观存在,使素质教育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今后,班主任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模式,秉持以生为本原则及整体性原则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可以兼顾多个层面,尤其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的、融洽的交流互动关系,使学生在班级学习及生活中不会感到沉闷、压抑,这样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
一、 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与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内心较为敏感,且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在开展日常化教学管理工作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心理动态,依然以“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及抵触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成效,也会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但从目前很多班主任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的重要性,依然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面,也正是因为对学生心理状态缺乏关注,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后,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进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遭受到校园暴力、因为身体缺陷或性格缺陷被同学歧视等不公待遇,加之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则会致使学生产生抑郁、自卑、暴躁、叛逆等一系列不健康心理[1]。
(二)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由于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也成为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移动智能设备,给学生学习与日常娱乐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具体而言,网络世界多姿多彩,同时也充满着各种诱惑,包括一些虚假、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被不良侵袭侵蚀,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日常化班级管理工作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2]。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正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具体影响,也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没有节制,经常花大量时间浏览抖音、快手等软件中充斥低级趣味且毫无营养的短视频。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时,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考虑到当前学生理论文化课程学习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程度、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形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来灵活设定教学管理方案。因此,要求班主任秉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告别以往“自说自话”式的管理模式,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互动,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动态,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目标更为明确。
(二)整体性原则
对于整体性原则而言,主要是指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无论是日常的教学活动管理还是班级生活管理,都应将班级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而实现集体性管理,即,需要教师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综合成效得到保证[3]。但教师也应意识到,整体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一碗水端平”,而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具体差异,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习惯差异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班级氛围更为和谐,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三)鼓励与引导原则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较为敏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化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灵活设定教学及管理方案。并且,初中生的叛逆意识较强,需要教师以引导性的教学与管理为主,尤其要转变以往的指令式任务下达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感到自由、舒适,也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师还应秉持鼓励式原则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即,学生在班级学习及生活中有相应成就或出色表现时,教师应对其进行言语鼓励,必要时还可以颁发一些小奖品,使学生获得荣誉感,这也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叛逆意识。此外,还需要教师对当前学生具体性格特征、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方向及思路更为清晰。
三、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路径探究
(一)定期组织德育教育,以此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在上文中提到,部分初中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与管理工作。今后,班主任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来定期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以此来梳理及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在组织德育教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发挥德育模范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已经初步具备成人意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对自身行为举止、日常语言风格进行严格规范,应做到与人交流时使用文明用语,不做不雅、不断动作等,进而发挥出班主任教师的榜样作用[4];
其次,以平等视角与学生相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使学生形成“温和待人”、“平等看人”的习惯,因此,教师也应以平等的视角与学生相处,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待人接物品格。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过程中,针对一些小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保证态度和善、视角平等,不要用命令的形式来指挥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并且,当班级在面临更换板报、设定班会主题、设定奖惩机制等相应决策时,教师应积极听取学生意见,进而确定最终决策;
最后,定期开展德育故事演讲活动。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故事演讲活动,即,提前一周通知学生演讲活动具体时间、主题,让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德育故事演讲主题设定时,应关注到当前初中生具体情况,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也可以通过自主调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当前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设定德育故事演讲主题。如,可以将主题定位“不歧视任何一个伙伴”、“对校园暴力说不”等,进而在演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潜在心理问题的深入探究与疏导。
(二)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重要教学方向之一,但教师也应意识到,仅仅从技能层面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应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这样才能使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服务属性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引导学生规范化使用社交软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其交流沟通能力相比小学阶段,已经有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更为自我,且表达能力及表达欲望更强,再加上信息技术提供了便捷,使得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QQ号、微信号,甚至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微博或开通了自媒体频道,学生获得社交便利的同时,使得其社交网不断扩展,但由于网络监管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使得网络上充斥的很多虚假信息。班主任教师应根据当前学生对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方案,应使学生逐渐形成不与陌生人网络聊天、不轻信网络传言、不在社交平台上散播不实信息的良好习惯[5]。当学生社交软件使用规范程度得以保证后,便可以明显降低学生受网络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侵害的可能性;
其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对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往往沉迷于网络游戏,进而严重影响学习,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也应考虑到这一点,将预防学生网络沉迷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向,需要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或向其他学生询问等方式来获悉班级中爱玩网络游戏的学生有哪些,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构建起家校联动监管机制,管控学生在业余时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制能力,避免其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出现[6]。
(三)准确把握学生特征,使其产生集体归属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自尊心较强,且容易情绪化,教师在开展日常化班级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准确把握学生上述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保持融洽关系。要求班主任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思路,应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的显示差异,设定出能够使班级氛围保持轻松、活跃的管理方案,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与集体归属感。由于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较为丰富,且情绪敏感,这也致使学生存在过激心理,有做出过激行为的可能性,教师应考虑学生具体情况,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即,以引导、疏导、说服的方式为主,进而从思想层面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爱护。
详细来说,教师应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应转变以往的指令式管理方式,要以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放下心理防备,进而与班主任敞开心扉。教师还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重点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在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适当鼓励,以此强化学生信心。同时,教师在进行班级教学管理工作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应包括生生合作、师生协作两种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合作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集体意[7]。例如,在班会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协作来布置教师空间,包括打扫教室、掌握图画及书法、纂写板报等,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听取学生意见,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这也使班级凝聚力得以体现,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8]。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将育人放在首位,在开班级教学管理工作时,应考虑到学生具体性格特征、接受习惯、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程度等多方面情况,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的渗入获得良好基础。从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教学管理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归根结底,这与教师班级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案设定不当有关。今后,教师应结合初中生具体特征来创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方案,可以从定期组织德育教育活动、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学生集体归属感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使学生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可以不断强化自身自制能力、安全意识、集体荣誉意识。班主任还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沟通关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以此为基础来不断创新、优化教学管理模式,进而使学生在形成相应知识结构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晓梅.初中班主任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5,14(2):158-160.
[2]李宗申,刘水萍.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1,19(6):51-51.
[3]尹继彩.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20(9):78-78.
[4]张景鸣.探讨“精细化”理念在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14(9):0052-0054.
[5]熊道清.简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女人坊,2021,26(13):111-111.
[6]段毅.简述德育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J].好日子,2021,20(7):31-31.
[7]王彦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班主任加强数学教学管理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17(4):0041-0044.
[8]王安林.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策略[J].新作文(教研),2022,26(10):0245-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