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态视角下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探究

作者

李子文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3000

摘要:在生态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已然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与农业可持续息息相关。从生态视角出发,深入探寻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路径,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态平衡的核心,更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健发展、推进高质量变革进程的必由之路,意义深远。本文开篇阐述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的基础理论,继而深入分析农田水利对农业可持续的支撑作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对农田水利提出的根本要求,接着剖析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进程中的现存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的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态视角;农田水利;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

引言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与经济稳定。过去,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侧重于灌溉与防洪功能,对生态层面的关注有所欠缺。如今,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当下,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刻不容缓。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命脉,其与农业可持续协同程度关乎粮食安全和生态稳定。但目前,二者协同发展存在诸多难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力于探索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新路径。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以灌溉、排水两大工程为主。作为保证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田水利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水库、渠系建筑物等灌溉工程,通过将水源引入农田,以此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泵站、排水沟建筑物等排水工程则是致力于及时排除田间多余水分。农田水利不仅可以改善农田墒情、防旱防涝,而且可以推动农业稳产高产,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农业可持续

农业可持续旨在确保当代人类在不损害其子孙后代利益的情况下,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是实现农业长远稳定发展的不二法门,具体包括:保护土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障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

二、农田水利对农业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1.水资源调控

水资源的调控是农田水利支撑农业可持续的核心。农田水利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控,得益于科学规划灌溉和排水。在旱季时,通过灌溉设施的精确输水来及时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从而稳定作物的产量;在雨季时,为了达到庄稼稳定产出的目的,依靠排水设施迅速排水,以免农作物受淹受害。

2.农田环境改善

农田水利有助于改善农田环境,而良好的农田环境可为农业可持续提供坚实的保障。一方面,农田灌溉能够让农田保持适宜的湿度,减少干裂板结,提升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农田排水可即时排走多余的积水,防止土壤缺氧,抑制病虫害滋生。

三、农业可持续对农田水利的根本要求

1.生态友好型标准

以农业可持续为基础,遵循生态友好型标准是首要。在农田水利建设阶段,从施工材料对土壤、水体是否有污染方面考虑,应尽量选用环保型的建设材料。而为确保农田水利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在农田水利项目运行过程中,更要注重维护周边生态平衡,保护好各类生态系统。

2.适配农业新模式

由于新型农业模式的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对农田水利道德升级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针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精细种植的特殊需求,构建了精确、自动化的灌溉和环境调控体系的农业新模式;在智慧农业方面,达成了实时监测各类信息、精准种植的目标,实现了物联网和传感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农业新模式。

四、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现存问题

1.理念偏差

理念偏差,是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地区仍秉持着传统农田水利的建设思维,往往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因而忽视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性,从而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快速建设灌溉、排水等设施上,因小失大。

2.技术短板

当前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是技术短板。一是在应对农田水利需求方面,传统农田水利技术仍是绝大多数地区的主要手段,但传统的农田水利技术弊端不仅在于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还在于难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所需的不同调控要求。二是农田水利应用的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水平也较低,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有效管理,协同发展成效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管理困境

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管理难题。一是权责划分不够清晰,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管理机制陈旧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管,设施老化失修、运行效率不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分配不均,部分发达地区资金未能高效利用,而边远地区也存在着水利建设和维修资金短缺等问题。以上种种均对二者协调发展步伐形成制约。

五、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应对策略

1.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对实现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加农田水利建设,政府首先要增加对相关政策的扶植力度,以及颁布优惠税收及补贴等有关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与此同时,需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并明确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责任主体。另外,还要综合不同地域农业的特点和需求来为区域政策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科技创新

促进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是根本动力所在。一方面,根据作物种植生长需求,增加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建设一个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资料信息的智慧型管理系统,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远程智能调控,及时预警故障,提高管理效率,为协同发展注入活力。

3.管理优化

实现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管理优化是其中一个重点环节。建立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避免推诿扯皮,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同时,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对设施进行全程的监管,从而保证设施的高效运行。另外,为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还应该从制度上来优化资本管理,合理分配以及保证专款专用、主动引进社会资本等。

六、结语

稳固农业根基、实现乡村振兴,农田水利与农业可持续协同发展是关键,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目前二者协同发展在理念、技术、管理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解决方式在于多维度发展。从政策层面来讲,出台税收优惠、补贴激励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同时健全法律,加强监督,加大监管力度。科技技术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广智能节水技术,为资源实时调配、设施实时监控搭建一个智慧管控平台。管理领域而言,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优化资金配置,引入多种资本,建立全流程科学管理体制。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既构筑了粮食安全、生态平衡根基,又促进了农业优质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贺碧蓝.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策略[J].南方农业,2025,19(02):119-121.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39.

[2]孔祥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24,(04):138-140.DOI:10.15989/j.cnki.hbnjzzs.2024.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