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创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范云秋

河北省三河市第五小学 065200

摘要:情境创设通过营造真实可感的写作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作潜能。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探讨了如何借助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及游戏化情境,帮助学生突破”无话可写”的写作困境。通过构建多维互动场景,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梳理思路,逐步提升观察力与想象力。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情境设计能使写作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习作教学;应用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表达兴趣、习作内容空洞等问题。传统的命题作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写作过程机械枯燥。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还原生活本真、创设多维互动场景,为习作教学注入活力。基于读写结合”的编写理念,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架起文本学习与写作实践之间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解决写作教学中的现实难题,对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情境创设在习作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生活情境再现:唤醒真实表达的源头活水

生活情境再现的本质在于打通写作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编写理念,正需要通过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转化为写作实践。教师可根据校园环境、家庭生活、社会见闻等真实场景,设计具有引导性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积累鲜活素材。例如在”写观察日记”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中建立”植物成长观察角”,每周组织学生用绘画、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追踪向日葵从发芽到开花的全过程。学生在连续三周的观察中不仅掌握了植物生长规律,更在交流会上自发分享”嫩芽顶开泥土时像伸懒腰””花瓣展开时有阳光的味道”等充满童趣的表达。这种源于真实体验的写作训练,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为写景而写景”的空洞描摹,又让学生在持续观察中自然形成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当生活经历转化为文字时,学生不再需要刻意编造内容,而是如同打开记忆的闸门,让真实的生活片段自然流淌于笔端。

(二)多媒体情境构建:搭建虚实相生的表达支架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为习作教学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创作场域,其声画同步、动态呈现的特性尤其适合具象化抽象写作概念。在”奇妙的想象”习作单元中,教师可精选与主题契合的多媒体素材构建情境。比如在执教”假如我会变”主题作文时,先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变化前后的细节对比;接着展示动态水墨画《山水幻境》,让学生在流动的云海、变幻的山形中展开想象;最后配合古筝曲《高山流水》,要求学生闭目构想自己的变身故事。这种视听融合的情境营造,使原本停留在概念层面的”变化”主题变得生动可感。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脚尖触到溪水的瞬间,身体就化作了透明的水珠,顺着山涧跳过鹅卵石,看见彩虹在水雾里架起七色桥梁。”多媒体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其提供的画面、音效等元素更成为支撑语言表达的隐形支架,帮助学生在虚实交融中完成从具象感知到抽象表达的思维跨越。

(三)游戏化情境设计:破解写作畏难的心理密码

将游戏机制融入写作教学,本质是通过情境模拟降低认知负荷,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突破表达障碍。如在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国宝解说员”情境任务:将教室布置成博物馆展厅,陈列大熊猫模型、竹简简介卡等道具,学生分组担任”解说员””游客””评审员”等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解说员”需要根据观众提问即时组织语言,如回答”大熊猫的黑色皮毛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游客”通过追问引导深入说明;”评审员”依据”信息准确””表达生动”等标准评分。这种游戏化情境成功地将说明文的客观性要求转化为趣味性互动,有位学生在活动后反思:”为了回答游客关于熊猫食量的问题,我查资料时连竹子种类都记下来了,比死记硬背课文有效多了。”通过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等游戏要素,抽象的写作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信息整合与语言组织,实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的关键实施要点

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推进,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节奏的精准把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深度契合。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情境架构师。例如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将教材插图转化为”时空穿梭机”情境: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通过”你发现树洞里藏着什么秘密”等开放式提问激活想象,再创设”穿越到图画世界”的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自然生成”小松鼠邀请我分享松果”等个性化表达。这种”情境预热-具身体验-自主创作”的三阶引导模式,既保留了学生的思维发散空间,又通过结构化支架规避了天马行空的无效写作。

实施过程中还需建立弹性化评价机制,使情境体验与写作成果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在“漫画的启示”习作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境回放法”:学生完成初稿后,重新播放课堂使用的公益漫画视频,通过定格关键画面引导学生自查”是否准确捕捉人物神态变化”。这种将情境作为反思工具的做法,帮助学生对照直观素材完善文字表达,避免了传统批改中”教师红笔勾画,学生被动接受”的割裂感。

结语

情境创设为小学习作教学开辟了新的实践方向,其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写作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通过多元化情境的精心设计,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表达动机,培养其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情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把握”真实自然””适度引导”原则,让情境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写作需求,为提升部编版语文教学实效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董加俊.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情境创设融合应用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6):29-31.

[2]李雅斌,苏小龙. 用"典"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习作——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初探[J]. 新教师,2021(3):39-40.

[3]巫玉霞.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探讨[J]. 家庭教育研究,2024(10):91-93.

[4]汪晓华. 论小学愉快习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条途径[J]. 新课程,2021(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