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思政教学精准化策略研究

作者

李蕴礞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引言:

如今步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深刻改变了高校教育模式。高校充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打造精准化思政教育形式,是顺应新时期教育需求的创新方式。在教学实践阶段,高校需重视大数据分析技术,合理调用思政资源,形成精准思政的教学效果,助力思政教学精准化工作顺利实施。

1. 创建多维数据采集体系,准确实现学生画像的刻画

充分利用多维度数据打造集中化的采集体系,拓展数据采集维度。在学习数据层面,一方面包含线上数据,涉及学生题目解答的正确率、学习通等平台的阅览量与点击量等,另一方面涵盖线下数据,涉及小组讨论表现、课堂考勤等,分清教学管理侧重点,以学生为对象研究他们在思政理论知识中的认知变化;在生活数据层面,有效利用学生管理系统,完成与学生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社团经历、校园活动参与等层面,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探究他们的行为特点;在心理数据层面,学校通过打造能够准确测评心理健康情况的系统,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完成一些细微表情信息的捕捉工作,获取学生的心理状态数据,方便针对性解决学生的思想疑惑;在社会数据层面,要积极围绕学生应用社交媒体的情况,结合他们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的言论,选择借助网络爬虫技术来完成信息的抓取工作,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1]。

高校紧跟时代步伐建设智慧校园,积极联动各部门,确保心理咨询部门、教务处等能够做到数据共享互通,形成完整的、统一的数据中台。面对收集的不同类数据,选择发挥机器学习算法的功能作用,在数据中执行清洗、标注、建模等工作,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认知水平等多维内容的了解,在学生群体中打造趋于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画像 [2]。比如,通过收集、分析学生数据,得知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题内容时未能达到标准的时长要求,而现实环节在红色文化等活动内容中参与性较强,经过深度评估,学生获取知识可能重要来自参与实践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智能化推荐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2. 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打造精准化教学服务机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密切联系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整合并运用高质量的数据资源,运用线上、线下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具有价值的资源并进一步完成筛选工作,使高校的线上与线下资源汇集在一起,打造支持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落实的资源库。资源库中富含丰富的内容,不仅具有 MOOC、在线课程等,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学习课外知识的材料。当学生便捷获取所需资源后,能够不断巩固自身知识框架,形成更高的思想理论素养水平[3]。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思想政治教师能创新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善教学服务模式,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通过获得符合个人学情的定制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习成效 [4]。比如,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短视频模式,为确保他们的高效学习,向其推荐“学习强国”平台,运用微党课视频资源学习知识;如果学生比较喜欢社会热点,可通过主题清晰的一些政策性内容的推送,让学生正确解读“科技创新”等内容。

3. 灵活运用大数据分析,创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教师应意识到教学的动态特性,获取客观的评价信息,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准确改进。借助数据分析动态化获得评价内容,教育人员通过现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部署与落实情况找出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思路,推行创新性、针对性的人才教育方案。当学生获得评价支持后,可在明确的方向下调整自身认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行多维评价 [5]。比如,借助案例分析、感悟写作等方式,检验学生面对思政理论知识时是否理解准确以及知识点的迁移应用能力。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获取学生的日常表现信息,收集在课堂互动讨论阶段所表达的观念,有效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政治认知等[6]。整合评价结果,生成动态化的评价报告,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调整教学规划。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等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的教育任务,为展开科学育人策略,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作用,创建多维数据采集体系,准确实现学生画像的刻画,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打造精准化教学服务机制,灵活运用大数据分析,创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利用精准化的方式传播知识。

参考文献:

[1] 邱楚珈 . 数智化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 [N]. 江苏经济报 ,2025-04-25(T05).

[2] 胡凤怡 . 就业导向驱动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J]. 教师 ,2025,(11):29-31.

[3] 王永红 .“互联网 + ”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策略研究[N]. 河南经济报 ,2025-03-13(009).

[4] 刘丹丹 , 王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J]. 才智 ,2025,(02):45-48.

[5] 雷雅西 . 大数据背景下“微课”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融合路径 [J].陕西教育 ( 高教 ),2024,(12):94-96.

[6] 李辰 , 陈浩冉 .“互联网 +η 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J]. 科教导刊 ,2024,(30):109-111.

李蕴礞,女,(2000, 08- ),硕士研究生,汉族,人,助教,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