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郭修鸿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518000

摘要: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方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本文聚焦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优化策略,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对优化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重要意义,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要求,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行为,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初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还应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能够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思政对优化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更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课程思政能够强化这些体育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学会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判罚;在接力赛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三)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体育锻炼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锻炼计划,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执行。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坚持体育锻炼,形成稳定的体育健康行为。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优化策略

(一)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

初中体育教材犹如一座思政资源宝库,教师肩负着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的重任。以教授田径项目为例,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可讲述苏炳添的故事。苏炳添在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时,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身体极限,成为亚洲首位跑进 10 秒大关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通过讲述这一事迹,学生们能深刻感受到运动员背后的艰辛付出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从而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与国家荣誉紧密相连,进而增强主动参与田径训练的动力。在篮球、足球等团队体育项目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团队合作的意义。以篮球比赛为例,每个位置的球员都有明确分工,控球后卫组织进攻,得分后卫负责得分,中锋守护篮下等。只有全体队员相互配合、默契协作,才能打出流畅的比赛,赢得胜利。教师可以结合经典比赛案例,如 NBA 赛场上金州勇士队的团队打法,让学生明白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力量更为强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念,深刻理解团队合作在体育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共同提升。

(二)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思政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学校积极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思政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途径。以 “传承体育精神,共筑强国梦想” 为主题的校园体育文化节为例,在体育知识竞赛环节,设置关于体育历史、体育精神内涵以及我国体育发展成就等题目,如 “哪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国田径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女排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主动去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背后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体育主题演讲比赛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学生围绕体育精神,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勇于面对挑战。0此外,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例如观看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学生们在欣赏运动员们精彩表现的同时,能看到他们为了胜利全力以赴、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以及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职业操守。这些都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思政活动中,实现体育兴趣与品德修养的共同成长。

(三)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体育健康氛围

家庭在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养成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加强家校合作势在必行。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改变只重视文化课成绩的片面观念。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环境。比如,为孩子购买适合的体育器材,像跳绳、羽毛球拍等,方便孩子在家进行锻炼。同时,家长积极陪伴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周末一起去公园跑步、打羽毛球,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此外,家长自身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比如,家长坚持早睡早起,合理饮食,积极参与运动,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也会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结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优化初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思政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优化策略,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秦萌,马敬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生健康行为素养“四维联动”的培养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工作部;,2023:1230-1232.

[2]于国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健康行为养成路径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