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首课思政负责制”立德树人育人方法研究
马庆烨
宁阳县第九中学 271415
摘要:“首课思政负责制”是近年来泰安市教育系统创新推出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每天第一节课的前5分钟,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以历史教学为切入点,探讨“首课思政负责制”在立德树人中的育人方法,分析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与成效,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首课思政负责制;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育人方法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泰安市推行的“首课思政负责制”通过每日5分钟的思政教育,构建了“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育人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在“首课思政负责制”框架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探讨“首课思政负责制”的育人方法与实践路径。
一、“首课思政负责制”的内涵与意义
“首课思政负责制”是指在每天第一节课的前5分钟,由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时事热点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在于通过“小切口、大思政”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全员化和体系化。
在历史教学中,这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历史责任感等。通过“首课思政负责制”,可以将这些资源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
二、历史教学中“首课思政负责制”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设计: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提炼思政育人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炼出思政育人点。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讲授近现代史时,可以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开发“家国篇”“文化篇”“人物篇”等系列课程,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政资源。可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政价值。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教学为例,教师们巧妙选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展示泰安本地文化遗产中的秦代文字遗迹,如泰山石刻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统一文字对国家治理的意义”,统一文字让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加顺畅,打破了地域间的文化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对于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重要性,从而在知识学习的进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随后,教师结合泰安市当前正在推进的“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鼓励学生围绕历史经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使命。这样,思政价值不仅在课堂上得到彰显,更延伸至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二)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参与感
“首课思政负责制”强调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微视频、课堂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情景剧和微视频播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带领学生回顾百年逐梦历程视频,学完后问学生有何感悟,师生互动让学生自觉树立坚定理想、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意识。认识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要永远跟党走,最后庄严宣誓,“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我怎么样,祖国便怎么样,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党放心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以庄严宣誓的仪式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资源整合:构建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体系
通过建立“首课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从资源库中选择适合的案例和素材,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思政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校社协同,邀请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进一步拓展育人渠道。
在深入实施“首课思政负责制”的过程中,我校特别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了常态化的协同机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为例,教师们充分利用课堂首课的5分钟时间,向学生讲解抗美援朝精神等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校还积极联合家长,共同开展“家庭红色故事会”活动。家长们纷纷响应,比如,有的家长向孩子讲述祖辈在新中国成立前遭受的苦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善生活,分得了土地、住上了新房;有的家长分享家族中长辈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让孩子体会到先辈们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家庭与学校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强化了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进一步深化了 “首课思政负责制” 的育人效果。学生们则将这些家庭故事与课堂所学相结合,动手制作《我家与祖国共成长》手抄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家庭与祖国的紧密联系。这些手抄报随后在班级“首课思政角”进行展示,不仅落实了“天天讲思政”的要求,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家国情怀的切身感悟。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我校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首课思政负责制”在历史教学中的育人成效
(一)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首课思政负责制”,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我校学校通过“人人讲首课”活动,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首课思政负责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能力。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建立“首课教师成长档案”,有效提升了历史教师的思政育人水平。
(三)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
“首课思政负责制”推动了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通过构建“思政课程+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挑战与优化建议
(一)面临的挑战
1. 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部分历史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专业素养,难以将思政内容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
2. 课程资源开发难度大:如何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历史思政课程资源,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建议
1.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升历史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2. 完善资源库建设:进一步丰富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 强化评价机制:将“首课思政负责制”的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
五、结论
“首课思政负责制”为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历史教学与思政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教师的育人能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开发,推动“首课思政负责制”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
[2]《“首课思政负责制”历史育人点情境手册》
[3]《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首课负责制”的通知》泰教科院〔2022〕17号
[4]《山东教育》中学刊. 推行“首课思政负责制” 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5]齐鲁晚报. 每日“阳光5分钟”,泰安一中“首课负责制”将思政育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