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姚映欢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教育的情境创设工作引起重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措施分析法的运用,深入探查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可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策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让情境创设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方面提供助力。情境化的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在社会压力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重视。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在帮助学生积累语用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日常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学生营造更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
一、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的经典课文,学生可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接受正向的思想道德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譬如在人教版教材《司马光》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不仅会树立危急时刻见义勇为的正确思想观念,还会在分析司马光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意识到面对困难需沉着冷静。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为学生提供分析课文、品悟思想、表达交流情感的平台。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逐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更多机遇,而接受了正向心理健康教学指导的学生,其语文课程学习质量又能更上一层楼。因此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一)优化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渗透心理健康元素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正向循环,教师可在日常课程内容选择时,着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譬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课文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困境,并让学生领悟小女孩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小女孩的日常生活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实际,补充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联的课外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学生构建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二)创新语文教学情境设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具象的,因此过于抽象的课程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方面起到正面的影响和作用,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具象化的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建构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们变成了小导游,那你们会如何向游客们介绍西沙群岛的具体状况呢?”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情境类学习任务,学生会自主收集与西沙群岛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眼界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开拓,学生也会意识到祖国大好河山是壮观美丽、值得欣赏的。沉浸在介绍和讲解西沙群岛富饶物产和美丽景色的情境氛围中,学生会变得豁然开朗,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宽大。
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通过假定情境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情境,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方面的正向干预外,教师还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构建更为逼真有趣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教材内容,还能让学生在模仿角色动作和语言的过程中,更深入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尝试引导学生分别来扮演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短处和长处,因此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中要尊重和爱护他人。而参加角色扮演类活动,也能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这是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手段[2]。
(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巩固情境教学成效
为了让情境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可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之余,举办一些符合学生期待的语文课外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稳固的三观,培养美好的品德,这也是一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方式。具体而言,学生可通过参与朗读比赛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也能深入体悟作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通过朗诵这一方式来正确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也可通过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扮演某些特定人物时,学生的同理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能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为他人着想,也能够让学生学会规避矛盾,通过商量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还能够让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和进度,不断完善情境创设的方法和路径,争取为学生构建更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玉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 [J]. 科教导刊, 2025, (05): 52-54.
[2]王蕊.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J]. 新教育, 2025, (02):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