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融合实践教学

作者

王春军 张学申 闫循猛

嘉祥县孟姑集镇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涵盖多种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以及各种教学软件等,改变了以往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局限。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将遥远的地理景观、复杂的地理演变过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但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课堂;融合实践教学

前言: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地理课堂,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及地理规律,本文借具体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有效实现二者的融合,旨在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直观情境助力知识理解

目前很多初中阶段地理概念、地理现象都相当抽象,在教材中教师仅靠几句话讲述,难以让学生有明确印象。多媒体资源包含图片、语音、视频等,可以让抽象内容直观化、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1]。

依据人类获取信息70%以上的途径是视、听觉这一认知心理学原理,多媒体资源能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在“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中,板块的运动是一个动态、抽象的过程,采用传统方式教学的话,教师只能用书上静态的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描述进行描述,但学生难以想象板块间的挤压、碰撞和张裂。

此时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板块运动的动画视频。视频中,色彩鲜明的不同板块在缓慢移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借观看视频,能直观看到板块运动的方向、力度以及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瞬间对板块构造学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又如在学习“热带雨林气候”时,教师播放热带雨林地区的视频,学生可以听到雨林中鸟儿的鸣叫、雨水滴落的声音,看到茂密的植被、独特的动物等,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对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特点有了真切感受,比单纯背诵文字描述印象更为深刻。

二、借助在线地图平台,强化区域地理空间认知

区域地理属于初中学段的地理教学重点,而具备较强的空间概念认知能力对学生学好区域地理尤为重要。在线地图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性的软件,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地理信息,使学生产生正确的空间概念。

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空间观念一项,学生头脑里需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且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而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地图网站可以提供具体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图,更可以提供遥感影像图、街景地图等其他模式。

以“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为例,运用在线地图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打开地图软件,然后放大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看到每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与位置,以及每一个省周围相邻的省份。学生还可以使用操作鼠标,转换为不同的地图方式,如政区图、地形图等,并进行对比,分析各省级行政区地形的不同。例如,在打开青海省时,使用地形图,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山脉密布,而在线地图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当地的实时街景,学生可以“走进”到不同省份的城市街道,对当地文化风俗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认知方面有助于对区域地理事物形象记忆的建立。例如,在世界地理“中东地区”的学习中,运用在线地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到其承三大洲处两洋的国际重要位置,并且了解到石油的分布和运输路线,加强了区域地理特点的空间认知印象。

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 GIS 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用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GIS 软件可以将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探究地理问题的工具。

如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专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GIS软件,先通过数据的收集,了解到所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的分布情况以及交通线路、站点的位置数据等信息,再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到GIS软件中,借助其分析功能,制作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交通流量图。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是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探究出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的关联。如部分商业中心区域交通拥堵,学生发现是因为土地利用集中,缺少合理的交通疏散,接着学生可运用GIS软件的模拟功能,尝试提出不同的交通规划方案,并模拟实施后的结果,学生既学习到了GIS软件运用的地理数据处理方式,又锻炼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探究“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影响”时,学生运用GIS软件收集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历史数据,分析灾害的分布规律、影响的范围等,并据此提出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的处置活动,综合地理素养得到提升。

总结: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的融合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模式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让地理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姜婧华.浅析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5,27(01):224-226.

[2]张令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