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
李芹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六中学 2360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核心素养背景出发,探讨了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到达的新课标要求,及其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提出了设计互动式课堂,运用多元教学手段,设置探究性问题和开展跨学科教学等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审美感知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其实很明确:每个学年,学生们需要阅读两三部名著,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还要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并且通过专题探究来深入理解作品。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去感受那些经典名著所独有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名著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每一部名著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收新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这些语言元素就像是一砖一瓦,帮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语言大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在日常对话、写作甚至思考问题时,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语言工具,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促进思维认知发展与提升
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往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丰富多彩,这些都需要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分析。比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们可能会对诸葛亮的智谋或是曹操的权谋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思考过程就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三)引导接触作品文化与审美
名著不仅仅是故事,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比如,《儒林外史》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到古代的科举制度,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这样的阅读体验能让学生们的审美视野得到拓宽,审美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名著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色,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看法,学生们在阅读中,会不自觉地吸收这些观点,从而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能够激励学生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的阅读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设计互动式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式课堂活动,如讨论会、辩论赛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阅读兴趣,例如,让学生就名著中的某个话题或人物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热情。
以《朝花夕拾》为例,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针对书中的不同篇章,如《狗·猫·鼠》或《阿长与〈山海经〉》,进行深入讨论,互相分享他们对于文中人物的情感认同,比如讨论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与感激,或者探讨《二十四孝图》中封建孝道的批判。其次,可以让每个小组准备简短的报告或情景剧,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如果你是鲁迅,你会如何面对《五猖会》中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或者“在《范爱农》中,范爱农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并公开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运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片段、展示相关历史背景的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中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力。
以《西游记》为例,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西游记》的动画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奇幻色彩和人物性格。同时,可以结合原著中的精彩描写,使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与《西游记》相关的艺术作品,比如描绘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场面的现代插画,或者介绍古代版画中对于《西游记》场景的想象性再现。通过运用多元教学手段,不仅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能欣赏到不同艺术形式对《西游记》的创造性演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感受《西游记》的艺术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设置探究性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著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例如,让学生分析某个角色的动机、探讨某个事件的影响,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祥子三起三落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虎妞的行为对祥子命运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情感,思考时代对祥子的压迫,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视角审视文本,提升文学鉴赏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开展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名著阅读可以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名著,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
以《昆虫记》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昆虫研究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比如和历史学科联动,探索不同文明对昆虫的利用和认知;与地理学科融合,了解不同地区昆虫种类的分布和生态环境;通过艺术学科的视角,欣赏描绘昆虫的画作或雕塑,让学生感受昆虫之美。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昆虫记》的同时,不仅能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界的细节,还能深入了解昆虫在人类文化和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
四、结语
研究证明,通过实施互动式课堂,多元教学手段,探究性问题和跨学科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推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认知发展、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等方面能力。因此,希望教师们灵活运用,并探索更多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海芳.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6):51-53.
[2]俞海华.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4,(32):39-41.
[3]张锦安.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J].求知导刊,2024,(27):74-76.
[4]李成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09):40-42.
[5]李卫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初中生世界,2024,(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