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探究
陈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分层作业策略是一种针对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高效。而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的作业设计,可以通过学生能力,知识难易,作业量,作业评价几个层次进行分层。设计分层作业时,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立足于他们的认识层次,指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
高中生物老师通过生物学科分层作业策略,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准高效,实现因材施教,符合新课堂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作业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科素养。
1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这些评价标准往往不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感觉到非常挫败和疲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讲“基因分离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整理并进行解答。学生们都能够完成作业并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重新讲解一遍,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和复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和合作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此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对“基因分离定律”讲解时,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对知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对于那些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对他们进行讲解时要采取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对其进行评价和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各个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热情和积极性。
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进行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如,将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在学习完细胞的生活这一知识点后,要求学生针对细胞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设计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可以让学生针对细胞膜和细胞核进行讨论,并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练习。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设计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行分层作业,加强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分层要求,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进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和C层。
A层学生要求掌握DNA分子结构的知识,能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结构示意图进行简单地说明;B层学生要求掌握DNA分子复制这一知识,能够通过实验来证明DNA分子复制这一规律;C层学生要求掌握DNA分子复制这一知识,能够运用实验来证明DNA分子复制这一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例如,A层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够通过实验来证明DNA分子复制这一规律。教师可以要求B层和C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并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两个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B、C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教材中所提供的基础知识。
在进行“基因工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让B、C两个层次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B、C两个层次学生进行操作,同时向B、C两个层次学生展示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B、C两个层次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让他们参与到下一个环节中。如果B层次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遇到问题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B、C两个层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判断该步骤是否应该继续进行。如果B、C两个层次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顺利地解决问题的话,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继续进行下一个步骤;如果B层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需要对该步骤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4实行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作业内容,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选择作业难度。
例如,教师在布置《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的作业时,可以将题目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理解了但还不会做的知识。教师可以将第二、三个层次的作业布置给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学生,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完成作业。然后,教师可以将第四,五层次的作业布置给中等和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逐渐掌握更多更难的知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制度的深化下,学生在学习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老师需要改善教学方法,而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老师要通过设计和练习分层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乔玉.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23.
[2]吴志强.高中生物分层作业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一次教学实验[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0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