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分析

作者

司志文

重庆市万州第一中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核心板块,二者相辅相成。构建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教学效果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探讨当前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构策略,并分析该模式实施的成效与展望,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语文素养

一、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考考查的关键内容。然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往往相对分离,缺乏有机整合,导致学生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难以满足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二、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

(一)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学习效率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词汇、语句、写作手法等知识,可直接应用于写作实践,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例如,学生阅读经典散文时,学习到作者细腻的景物描写手法,在自己写作时便能模仿运用,丰富文章内容,提升写作质量。同时,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又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巩固阅读所获知识,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提升学习效率。

(二)培养思维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主题表达,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构思、组织语言时,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例如,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在写作时便能运用这些理解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适应高考要求,提高语文成绩

高考语文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紧密围绕高考考点,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在写作教学中,针对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和要点,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

三、当前高中语文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分离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关联性。阅读教学侧重于文本理解和知识传授,写作教学侧重于写作技巧训练,二者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例如,阅读课上讲解修辞手法时,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写作课上教授写作结构时,未结合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导致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知识融会贯通。

(二)教学内容脱节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内容缺乏整合。阅读教学主要围绕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教学则多以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为主,二者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感悟,无法在写作中得到及时运用和深化;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难以从阅读中找到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阅读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但写作教学未引导学生借鉴古代文学的写作手法和素材,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读写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阅读教学多采用讲解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写作教学多为范文讲解和写作练习,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个性化指导。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例如,写作课上,教师简单展示几篇范文,让学生模仿写作,未针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指导,导致学生写作缺乏创新,千篇一律。

四、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一)明确读写一体化教学目标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制定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读写一体化教学目标。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写作需求,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在设定写作教学目标时,紧密结合阅读内容,让学生运用阅读积累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教授小说单元时,阅读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的方法;写作教学目标则设定为运用所学小说写作手法,创作一篇短篇小说,实现读写目标的有机融合。

(二)整合读写教学内容

挖掘教材资源: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将阅读文本作为写作素材和范例。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细腻的景物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手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拓展运用,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拓展课外阅读与写作: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时评等课外读物,并组织相应的写作活动。如开展 “读名著,写感悟” 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进行时评写作,提高学生运用阅读积累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创新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例如,在进行 “人物描写” 写作教学时,教师可播放一段精彩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然后进行写作练习。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学习作家的人物描写技巧,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项目式学习法: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阅读与写作能力。如组织学生开展 “家乡文化探寻” 项目,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海报等,在实践中提升读写能力和综合素养。

互评互改法:在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学生在阅读他人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还能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评互改后,根据他人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实现以评促写、以写促读。

五、结论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适应高考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深化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持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读写一体化支架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 王翔;孙迪.语文建设,2024(01)

[2] 浅谈“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孟东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

[3] 泛读课程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J]. 赵海芳.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