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邵丽欢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深入探讨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阐述具体的应用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评估其应用效果,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历史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历史信息,缺乏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情境教学法的引入,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线索,学生在与情境的互动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历史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例如,在学习 “鸦片战争” 时,教师通过展示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比资料,创设出 19 世纪中叶的历史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够主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建构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情境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符合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学习 “文艺复兴” 时,教师可以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文化繁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时空跨度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如历史故事、角色扮演、影视片段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 “赤壁之战” 时,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激烈场面,从而引发学生对这场战役的兴趣,主动去探究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能力之一,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多元的历史视角,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 “美国 1787 年宪法” 时,教师创设一个模拟制宪会议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参与宪法条款的制定和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时空背景和利益诉求出发,分析和解释宪法条款的制定原因,从而培养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培养时空观念,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学习 “抗日战争” 时,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口述历史等,创设出抗战时期的历史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够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从而提升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四、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多媒体资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情境。在学习 “工业革命” 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片段,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生产场景、机器发明过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图片、数据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运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在学习 “戊戌变法” 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等历史人物,模拟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斗争。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动机,感受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三)通过历史故事创设情境
历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素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 “新航路开辟” 时,教师可以讲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故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航海家在航海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的航海活动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结合实地考察创设情境
实地考察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古迹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获取第一手历史资料。在学习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 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寺庙、园林、古城墙等。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古代建筑的构造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讲解员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
五、结论
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角色扮演、通过历史故事、结合实地考察等多种策略创设历史情境。应用效果评估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情境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紧密结合。在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略论——从边缘性参与到主体性融入[J]. 冒兵.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2]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 刘志明.亚太教育,2019(06)
[3]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探讨[J]. 李红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8)